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初創發展,本地初創公司有近四千間,數字再創新高;雖然越來越多人投身初創,但成功者只佔少數,原因為何?香港需要怎樣的土壤,才能令一眾初創公司茁莊成長?
做產品開發的Dean,前年發明了一個給狗玩的樂器,以激發狗隻的音樂感和提升專注力。他透過網上招募和朋友介紹,一年來找了五十多隻狗試玩。
這天來到另一個狗主的家,給她的狗「八仔」做測試。
這個樂器叫「The Biscuit」,主人將食物放入轉盤,然後蓋上蓋子,看到亮了的燈,只要狗仔碰一下,就會發出特定音調,之後轉盤就會打開,獎勵狗仔吃零食,主人可以設定狗仔要碰多少個音或者完成一段旋律,轉盤才會打開,狗仔才有東西吃。
Dean三年前成立了一間公司,開發這個產品,至今在網上已經售出約三百件,預計年底發貨。由萌生設計概念,再一步步實踐。
Dean為這個初創項目籌得約七百萬資金,不過Dean說,對於開發一個產品,七百萬並不充裕,進度比他想像中慢。其中最大的難題,是要做市場推廣。
初創公司創辦人Dean:「來到創業階段,是極困難,我要投放很多資金在市場推廣,讓人認知這個世界有這件產品,我的市場會在美國、日本、歐洲,這些地方必須有網絡,必須有發布渠道,所以我會去外國辦展覽,其實成本並不低。」
跟Dean一樣走初創路的人,近年越來越多。根據投資推廣署最新的調查,香港的初創公司數目不斷上升,去年有近四千間,比五年前增加了超過一半。最多初創公司做的是金融科技,以及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物流科技。
貿易發展局於三年前,訪問過259間本地初創企業,問他們面對的首三大挑戰,問卷結果反映,第一位是「贏得客戶信任」,之後幾位大部分都跟資金以及人才短缺有關。
有本地投資者認為,香港做初創其實有不錯的土壤,除了政府支持,資金和人才問題都有方法解決,只欠缺時間累積經驗,讓初創生態圈發展成熟。
風險投資公司執行董事莊漢彬:「初創是大家嘗試一個的商業模式,很多時候的確成功率不太高,一間初創公司要成功。除了資金、市場之外,創辦人會否有很好的導師或者他招攬的人才,是否都有科創的經驗,我們看到新加坡或美國比較早開始有這樣的生態圈,有人成功了,或做了一個成功的項目退場後,再繁衍很多新的項目,我認為香港正在經歷這個階段。」
香港越來越多人投身初創,不過成功者始終佔少數。甚麼原因會成功?甚麼原因會失敗?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