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上月初,深水埗發生印度裔母親懷疑殺死三名年幼女兒慘劇,令社會再度關注少數族裔人士在港,是否獲得足夠和合適的輔導和支援;他們為何遇到困難時沒有求助?求助時遇到甚麼問題?
她化名Farah,是一名在香港出世巴基斯坦裔的已婚婦女,因為遭受丈夫家暴,去年初她被安排到社署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跟進,不過因為她說烏爾都語,中英文也不流利,而當時中心沒有傳譯員,結果她被轉介到數個不同的地方。
Farah:「我到訪過很多地方,不斷重覆敘述我的經歷,我感到很難受。」
現時在香港生活的少數族裔人士,總數有六十多萬人,佔全港人口百分之8.4。
有關注少數族裔的團體曾做統計,在2021至22年度曾處理的二百多個個案中,八成半是女性,主要的情緒困擾,跟家庭糾紛和男女不平等的觀念有關,當中有八成負面情緒狀況被評估為嚴重或非常嚴重,兩成三人更有自殺或自殘風險。
小彬紀念基金會項目總監吳泳欣:「我們看到很多個案,他們積壓負面情緒,或其他狀況已經很多年,但他們不知道到哪裡尋求援助。」
現時共有八間由民政事務總署管理的支援服務中心,協助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區及使用公共服務,有家庭和情緒需要的個案則轉介到社署。
不過,根據扶貧委員會一個專責小組2018年公布的研究,只有六成二受訪的少數族裔人士,曾經使用支援服務中心所提供的服務,少於半數的人曾使用社會福利署的服務,有受訪的少數族裔人士說,他們接觸社署營辦或津助的中心詢問處時,即使跟前線員工有明顯的溝通困難,都很少獲提供傳譯服務。
有專門服務少數族裔人士的社工指,少數族裔人士普遍認為家醜不應外傳,加上語言障礙,他們很少主動對外尋求協助,所以機構需要主動把資訊和服務帶到他們面前,不過,現時全港只有三隊針對少數族裔人士的外展隊,他們期望可以增加資源。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註冊社工方家俊:「我們看到很多有需要的家庭,隱藏在社區裡面,如果我們能夠多走一步,給服務對象多點機會,對現有服務建立信心。」
政府回覆本台查詢時指,醫務衞生局正積極設立專為少數族裔人士而設的情緒支援及輔導服務中心,預計今年內落實。
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怎樣窒礙少數族裔人士求助?甚麼服務才符合他們真正的需要?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