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寄養服務僧多粥少,配對並不容易,現時約十名兒童,輪候一個一般寄養家庭;有機構調查發現,寄養家長出現老年化情況,未來三年,更有兩成家庭會退出服務。到底,當寄養父母有甚麼苦與樂?寄養兒童長大後有甚麼反思?政府對寄養家庭的支援又是否足夠?
尹勝波夫婦做了寄養家長二十年,曾照顧三十多名小朋友,未滿兩歲的晴睛和桐桐就是他們第三十七及三十八名寄養孩子。
鄧月寶:「做了這個行業才知道,原來外面這麼多(缺乏照顧)的小朋友,覺得很可憐。有些父母虐兒、有些吸毒,(小孩)一出生已要戒毒,我們能幫就幫。」
寄養服務為十八歲以下、因特殊家庭情況而缺乏父母照顧的兒童提供家庭式住宿照顧。根據有參與寄養服務的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資料,2021至2022年度輪候寄養服務的兒童一共有314名,而每個月可供配對的一般寄養家庭只有29個,即是約十個兒童爭一個寄養家庭。
鄧月寶:「現在做飯,加了瑤柱、蔬菜,水沸騰後加瘦肉。這個大的(孩子)不吃有渣滓的東西,一定要這樣煮,有一點營養,不然也不知道怎麼辦。」
照顧每名寄養兒童,家長每月可獲發6,654元的生活津貼以及4,991元的獎勵金。尹生尹太說,按照現時生活指數,這筆錢剛好夠用,不過假如小朋友生病,支出可能有些緊張。
鄧月寶:「政府那些診所給很少藥,傷風感冒也是給一支咳藥水。」
尹勝波:「看私家醫生基本四、五百元。有時如需特效藥,動輒也需七、八百元,看數次真的很心疼。」
前年童樂居虐兒事件發生後,社署成立委員會檢視緊急性保護兒童服務,三月公布的第二階段檢討報告提出三十九項建議,其中十二項跟寄養服務有關,包括提高服務獎勵金。有參與寄養服務的機構指,提高服務獎勵金未必能吸引新家庭加入。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寄養服務總主任江嘉慧:「只是增加有限的數百元,是否真的很吸引?我仍然有一個問號。我們聽很多是責任太大,我們不可以減低他的責任,但我們可以增加支援、配套,我們要讓有興趣的人解決這個困身的局面。」
要解決寄養服務僧多粥少情況,還有甚麼可行辦法?寄養兒童長大後,又會有甚麼反思?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