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殘疾人士日常生活需要使用各類醫療復康用品,有人形容單是更換電動輪椅,便等如每數年去一趟歐洲旅行的費用。面對不小的開支,有殘疾人士即使大學畢業,仍無奈放棄全職工作,領取綜援和實報實銷資助,不過亦有堅持上班,希望自力更生。選擇就業與否,殘疾人士有甚麼掙扎和矛盾?
早晨,起牀了,馬汐嶢,嶢嶢,天生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由於脊髓運動神經元衰退,令全身肌肉無力,近年她只有右手手腕勉強能動。
馬汐嶢:「由小時候開始都沒行走,坐輪椅,自理能力那麼低,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要人幫。」
為了減輕家人壓力,十多年前嶢嶢申請綜援,遷往一間公屋,並聘請外傭照顧起居飲食。雖然身體殘障,但並無阻礙嶢嶢對知識的追求,她自小就讀特殊學校成績不錯,之後更成功考上嶺南大學讀哲學。
馬汐嶢:「讀大學對我來說是告訴大眾,我有能力做好某些事,(大學)畢業那刻,是我人生最開心的日子。」
不過大學畢業至今十年,嶢嶢也無從事一份全職工作,原因主要是經濟上的考慮。現時她每個月領取合共約一萬一千元的綜援及聘請外傭的特別護理津貼,另外還有實報實銷、購買醫療復康用品的資助。
嶢嶢說如果出外工作,便不能領綜緩援和資助,薪金又未必負擔到開支,以及購買醫療復康用品,例如每個月約五千元租用呼吸機同吸痰機、每兩、三年要買一次約二千元防生褥瘡的氣墊床褥、每五年要換一張約六、七千元的的便椅,還有最貴約五年要換一張數萬至十數萬元的電動輪椅。
馬汐嶢:「我害怕成為『月光族』、『月月清』,我覺得不能冒險,最後放棄(從事全職工作),失望是多年讀書是否沒用?無法進入(勞動)市場?無法進入這個社會?」
有關注肢體殘障人士的組織表示,不少類似嶢嶢的傷殘人士有不錯學歷,但因為經濟原因,最終放棄工作而領取綜援。
自強協會中心主任吳恩兒:「當你沒申請綜合援助,你就變成『百冇』,沒有租金津貼、沒有生活開支津貼、沒有醫療用品津貼,覆診看醫生全是你(負擔),因為經常問人拿錢,其實他們很想自力更生。」有殘疾人士放棄工作領取綜援,但亦有人堅持上班,面對就業問題,殘疾人士有何掙扎?政府如何幫助他們?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