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型肺炎】別讓恐慌支配你!中醫4種方法抗焦慮

【新型肺炎】別讓恐慌支配你!中醫4種方法抗焦慮

【Now.com生活】在新型肺炎疫情陰霾下,香港人搶口罩、搓手液、漂白水等防疫用品搶足個多月,又甚者連米、紙巾、衛生巾等日用品都被一掃而空。

這段時間不斷有患者朋友找我說:
「曾醫師,我爸是否變傻了?他今日買了18抽廁紙回家,是18抽,不是18卷。」
「我媽媽每朝5點都去排隊買口罩,但其實屋企已經有很多口罩,可以怎樣叫停她?」
「我這幾星期每分每秒都看著哪個網站有口罩訂,訂不到我就好想哭,我真的感覺累了。」
「我不停想著疫症,很怕會傳染我跟小朋友,我們連睡覺也帶著口罩,但其實我晚晚都失眠。」

也有不少朋友,開始擔心自己和家人,是否患上了焦慮症。究竟焦慮感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我們又如何在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下,保持冷靜和理性,疏導焦慮不安的情緒呢?

焦慮感VS焦慮症

焦慮是包含了擔心、緊張、恐懼等情緒的統稱,焦慮感人人都有,它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危險、保護我們。港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持續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時常擔心防疫用品不足,加上長期留在家,都有機會加重精神壓力,出現心跳加速、腸胃不適、失眠、異常疲勞、坐立不安、心情不定等身體狀況。

如果人們持續受壓,以致日常生活、作息、工作及人際關係受困擾,有可能演變成焦慮症、抑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情緒病。

中西醫學看焦慮經歷廣泛焦慮症(或稱經常焦慮症)的人士通常會擔心各式各樣的事情,這些擔心可以關於學業、工作、健康、人際關係等等。這些事情不但令他們感到焦慮和緊張,長期的精神緊張亦會導致肌肉繃緊,並且影響睡眠質素。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廣泛焦慮症是由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互相影響而引起。家族遺傳、腦部傳遞物失調(生理)、容易緊張的性格(心理)、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和成長經歷(環境)等因素,都會增加患上廣泛性焦慮症的機會。

而中醫學則將情緒問題歸納為「情志病」。早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一書裡,已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的記載,說明人的情緒起伏與臟腑之氣血陰陽密切相關。當人的情志受到刺激,五志超出正常調節範圍時,便會導致臟腑的氣血功能紊亂,繼而引申各類情志病。

一般來說,情志病分有不同類型,常見包括:肝氣鬱結、氣滯痰鬱、憂鬱傷神、心脾兩虛、陰虛火旺。《黃帝內經》認為在情志疾病的治療上,重在平衡臟腑陰陽,調和意志,將人體失衝的五臟氣機調整。在用藥方面,柴胡是疏肝、理氣、解鬱的良藥,藥方如「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有疏肝解鬱、寧神安躁的作用。

自助方法抗焦慮

1. 接受焦慮
允許自己有焦慮感覺,理解焦慮背後原因。

2. 為接收疫情訊息設「時限」
一天不看疫情資訊多於30分鐘,若有些電話群組或網頁老是發放不正確或誇張失實的訊息,我們可以關掉通知,或選擇不細看。

3. 適當讓情緒休息一下
嘗試找一些令你感到開心,或是可以帶來平靜的活動,例如做瑜珈、寫書法、閱讀、聽音樂、看搞笑影片等。

4.穴位中醫認為「動而養身,靜而養心」,穴位按摩是有效的壓力療法,通過按摩穴位,能為壓力患者活絡筋脈、疏通經絡,同時減輕由緊張情緒引起的肌肉酸痛,紓緩精神緊張。

具有安神作用的穴位推介:
湧泉穴位置: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三陰交穴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摩方法:每晚睡前用拇指順時針按壓每穴5分鐘,以局部產生酸麻脹感覺為度。

文:曾覺知中醫師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