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經緯線本周提要】罕見病藥物差價大 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藥

【經緯線本周提要】罕見病藥物差價大 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藥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經緯線本周提要】罕見病藥物差價大 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藥

【Now新聞台】同款原廠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在香港購買需要幾萬元,但在內地就只需要幾千元,價錢為甚麼可以相差這麼遠?有港人因而定時北上求醫買藥,對他們來說困難有多大?有甚麼方法可以減輕港人的藥費負擔?

林小姐(化名)二十多年前確診患上罕見病脊髓肌肉萎縮症三型,她表示現時治療這個病症的藥物在香港每枝需要超過五萬元,而她不符合資格申請藥物資助,一年前她知道東莞的醫院有相同的藥物,每枝只需要3780元人民幣,去年五月開始,她便到東莞看醫生買藥。

林小姐(化名):「我對藥的渴求很大,佷想醫治,問題是(香港)一枝藥是五萬多元,一年三十一枝,大概150萬港元,事實上我一年也賺不到這個收入,你叫我怎樣吃,直至大陸只要3780元(人民幣),我就覺得重燃我心中的那團火。」

林小姐每三個月便到東莞市兒童醫院覆診一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李建偉表示,前年治療脊髓肌肉萎縮症的藥物成為「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簡稱「國談藥」後,藥價大幅下降,來求醫的病人數目明顯增加。

東莞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李建偉:「『國談』之前,這個藥一枝是六萬多元,進入『國談』的藥一下降至三千元,很多普通的家庭可以承受這個治療費用。」

2018年內地一套以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引起關注國內癌症標靶藥高藥價問題。同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將抗癌藥品降至「零關稅」,並改由國家醫療保障局與藥廠進行一對一藥價談判,以藥物納入醫療保障制度為條件,促使藥廠減價。

中國有十四億人口,不少專利藥物經過「國談」成功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後,基本可以爭取國內九成的市場,薄利多銷,對藥廠長遠而言是可觀的收入,亦因為這個原因,藥廠願意降低藥價。

對於港人北上求醫買藥,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建議,港人往內地最高等級的三甲醫院會較有保障,同時亦需要考慮遇上醫療糾紛時可能較難處理。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兩地制度不同,如果在香港你有甚麼糾紛時,可以向醫委會投訴,但在內地人生路不熟,萬一有醫療投訴時應該向哪個機構投訴?這些都是需要留意的地方。」

港人北上求藥會遇到甚麼困難?香港政府又可以做甚麼減輕港人的藥費負擔?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