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北部都會區發展如箭在弦,其中古洞北是首個展開工程的項目之一,今年年初,政府發公告會收回土地,古洞北居民及業務經營者要在九月底至明年下半年遷出;區內經營超過半個世紀,以天然生曬製作豉油的醬園,以及由鄉村文化習俗衍生的傳統紮作技藝,會否隨著城市發展而消失?
古洞的石仔嶺有一條「豉油村」,曾經是七間醬園的生產基地,至今只剩下四間繼續經營,其中這家有八十年歷史,一直以天然生曬技術釀製豉油。
七十八歲的陳學平是醬園的老師傅。
醬園烹調部主管陳學平:「生抽是用天然生曬,通過『烚璜』、發酵等程序後入缸,加入鹽水後浸,陽光曬。拿起蓋試味,很香的,整條馬路都是香味。」
三年前,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古洞北新發展區是首個展開工程的項目之一,今年一月,地政總署就發公告指會收回古洞北新發展區土地業權,受影響的村民和業務經營者要在9月28日遷出,面對要搬,醬園的第三代傳人目前負責管理的龐中衡Jack話,過去數年他們都有積極物色新廠房,不過要考慮地理環境、土地用途、成本等,要找到合適的地方並不容易,他最擔心的是沒有適合地方作天然生曬的工序。
醬園副經理龐中衡:「豉油在太陽下曬出來,才有那種味道,如果搬到一個地方真的沒有這個環境,做不了生曬的味道,對我們的影響最大,其他工序可以現代化,可以機器化取代。」
每年農曆七月,在上水古洞村都會舉辦中元節普渡法會,目的是祭祀祖先、超度幽靈、祈求平安,法會已經辦至第九屆,主辦方兼製作這些紙紮祭品的冒卓祺說,今年可能是古洞收地前最後一個法會。
冒卓祺在古洞出生長大,十六歲跟隨師傅學習紮麒麟、花炮等工藝品,廿五歲開設首間紙紮祭品店,到而家已經三十幾年。
紮作師傅冒卓祺:「我們做紮作,當中蘊含的工藝、元素是需要思考,你看不出來,簡單如一條舞龍的舌頭,想舌頭生(動)一點,舌頭要呈波浪形態,這位置再慢慢收尖,讓尖尖的舌頭微微向上,在龍口裡,舞動起來便會更生動。」
冒卓祺說,紮作技藝需要結合歷史文化、習俗背景才能表現其獨特之處,古洞面對拆遷的命運,村內的文化習俗、傳統節慶,繼而衍生出來的紮作技藝是否可以傳承下去?
冒卓祺:「我們鄉村有著這些文化背景,如果北都的項目裡面,如果北部都會區的項目中有一個文化部分,可以包括我們這個環節,希望能夠在古洞這個地方附近的一個文化區域繼續經營,傳承保育中華文化的工作。」
政府即將收回古洞北新發展區一帶土地,區內的傳統工業和習俗技藝會否因為城市發展而消失?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