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全球暖化,天氣越來越熱,室內冷氣則越開越大。香港室內與室外的溫差,動輒都有十多度,不少人投訴公共空間,例如商場、巴士,冷氣太大,究竟公共空間的溫度,有沒有指引或規管?冷氣佔全港電力消耗量達到三成,冷氣調高一度,又可以節省多少電費?
從事系統支援工作的Keith,一個月有兩至三天會到機場上班。他居住在灣仔,步行去乘搭機場巴士約需時十分鐘。天熱越來越熱,他走了一會已經全身濕透。
坐上巴士,Keith立刻打開冷氣風口降溫。巴士車廂與室外溫度相差十多度,衣服濕透再吹冷氣,他說曾經因為這樣感冒。
Keith:「剛才等巴士等了很久,其實整件衣服都濕透,上到巴士,溫差突然相差十多度,其實是很爽,但越坐就感覺越冷。坐長途車有時候又會睡覺,我會多帶一件外套或薄衣,蓋一蓋、擋擋風也好。」
氣候暖化,去年是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香港天文台在上月二十日連續九天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氣溫達到攝氏33度以上。
天氣越來越熱,室內冷氣則越開越冷。運輸署並沒有就公共交通工具的車廂溫度作出指引,不過政府在2012年推出《節能約章》,建議商場、辦公室、社區設施等地方在夏季六至九月期間,將平均室內溫度
維持在攝氏24至26度之間,去年便有超過3200個場所簽署《約章》。
究竟已簽署《約章》的機構,夏季的室內溫度是否真的控制在24至26度之間?環保組織綠惜地球這天到已簽署《約章》、又是全港其中一個零售面積最大的商場,量度場內的溫度。
綠惜地球環境事務主任陳霆軒:「這條通道兩旁都有冷氣槽,目前是22度,比較偏冷,尤其是乾爽程度是舒適的話,便沒必要開太大的冷氣。」
《節能約章》是針對冷氣使用量比較高的夏季,即是六至九月,來訂立室內溫度標準建議,不過過去幾年,天文台在五月和十月份都有錄得酷熱天氣的紀錄。
有學者指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天氣只會越來越熱,政府應該考慮以室外溫度,而不是月份作為制訂室內溫度建議的指標。
理工大學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梅國威:「有溫差,我們便會覺得舒服。在香港,室內溫度介乎21、22度至26、27度是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如果外面的溫度高,例如今天很熱,錄得35度,其實我們可以把室溫調高至26度,進來時其實是舒服,因為我們有接近十度的溫差。」
公共空間的室內溫度應該如何規管?將冷氣調高一度,又可以節省多少電費?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