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全港現時有七百多個電話亭,較九十年代高峰期,拆除了大約一半。隨著手提電話的普及,不少人已經沒有使用電話亭,不過原來仍然有人不時會使用,有人就拍照記錄,電訊公司亦在今年推出智慧電話亭,未來會有怎樣的面貌?
現在幾乎每人都有手機,很多人在街上都不會留意電話亭的存在。不過在中環上班的趙汝勤Kenny,對辦公室附近電話亭的位置就瞭如指掌。
設計師KENNY:「我平常會來皇后大道中這個電話亭打電話,就是這個(電話亭),通常我會帶備硬幣,方便我可以打電話,因為電話亭通常有點不潔,我會帶備紙巾包著電話(聽筒)。」
為何他不時要去電話亭打電話?
KENNY:「因為我沒有使用智能手機,使用這種不能上網的傳統電話,如果當它接收不到(訊號)時,只可以找電話亭打電話。」
香港第一個電話亭,是1954年一月在中環雲咸街啟用,款式是英式的綠色電話亭。之後,港九各區陸續安裝電話亭,當時每當有新電話亭啟用,都會成為報紙上的新聞。
電話亭最高峰時期是九十年代,全港有超過一千五百個。踏入千禧年代,智能手機開始普及,電話亭的使用量持續下跌,通訊事務管理局在2019年完成檢討全港收費電話機的數量,建議拆除765個,平均每日收入少於一元的電話亭,佔全港電話亭約一半,去年年底完成有關的拆除工作。
電話亭一個一個被拆走,有人特意記錄這些消失的電話亭。
徐振邦是中學中史老師,喜歡記錄香港的舊事物,前年他寫了一本有關電話亭的書,走訪全香港,拍攝了數千張照片,記錄這個可能被淡忘嘅的公共設施,最近在灣仔,他便發現這一個「漏網之魚」。
徐振邦:「香港的電話亭款式,剩餘比較少就是這一款,它其實不是亭,它連電話亭都沒有,是一個好像箱型,就這樣放置電話在這裡。電話亭好像很微小,但每人都有機會使用它,越微小的東西才越容易流失,而且流失了也不知道,我覺得這些才值得保留。」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電話亭都要變身,負責管理全港超過九成電話亭的電訊公司,今年推出「活化電話亭」先導計劃,四月開始在銅鑼灣及中環,把部分電話亭改裝為智慧電話亭,仍然可以打電話,亦增加了其他新功能。
電訊公司技術總監辦公室高級副總裁吳秉宗:「如果逛街時(手機)沒有電,其實可以在這裡充電,再看左面,我們有一個大屏幕,會提供給你附近的資訊。它的上方可以放置感應器,收集環保相關訊息,發射基站亦可以放置在內,使它變成不只是智慧電話亭,而是一個智慧道路的設施。」
全球不少國家及地區都面對電話亭使用率大減,要想方法處理這個時代產物,他們的做法,香港可否參考呢?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