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噯,看看就好了,家裡好多書……」太太對身邊的朋友說。在台北國際書展擦身聽到這一句,額外覺得殘酷,展館成堆成山的書本,最後會如何?
台北國際書展有別於香港書展,一來不像香港出版社都會在書展推出新書,台灣出版社在書展更多是推銷舊書,二來香港書展由貿易發展局主辦,主力「谷爆」參加人數,台北則由文化部主辦,相對注重推廣閱讀風氣和出版專業。台北「國際」書展還會有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的展館,現場談中文版翻譯和版權事宜。
然而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撞上了「寒流」,不但是台灣入冬以來最冷的天氣,二零一六年台灣出版業也被當地媒體形容為「急凍年」:不論書籍新書量、銷售額、出版單位,都跌破十年新低,老書店一家接著一家關——台北國際書展的攤位數字亦首度減少。
不用一個小時,就已經在展館走了一圈,出版社本身的展攤是乏味的,純粹減價促銷。「現在網絡書店打折很兇,書展的折扣沒有更多,為什麼要來買?」一位剛認識的記者朋友不諱言:「想買的書,一早就買了。」當地傳媒熱捧的獨立出版,那些書也是書店早遇到的。一位獨立出版社總編感慨:「其實出版社之間的特色變得愈來愈模糊,大出版社和小出版社都是看著市場走,不敢想什麼出版大計。」跟香港一樣,出版社寧可替網上紅人出書,希望起碼有粉絲肯買書。
文:陳曉蕾
(香港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死在香港》等)
FB: https://www.facebook.com/journalistchenxiaolei/?fref=ts
〈生活發現〉逢周五刊登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