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每逢過年,少不了向長輩討紅包,送上祝福。隨着電子支付日益普及內地近年興起,在通訊群組「搶紅包」,不少網上平台亦看準商機,掀起一場「紅包大戰」。
線上搶紅包熱潮始於騰訊在2014年推出的「微信紅包」,用戶關注公眾號後,就可以設定紅包金額,發送數量和祝福語,通過綑綁個人銀行戶口的微信支付付款,派電子紅包給群組上的親友。
微信翌年乘勝追擊,自掏腰包聯同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派出逾五億元現金和三十億購物券紅包,帶動微信綁卡用戶飆升。
微信派紅包策略空前成功支付寶、雲閃付、百度、新浪微博以至抖音等視頻平台相繼加入戰團,分一杯羹。
只要用戶在春節期間完成任務,例如在應用程式「簽到」、用指定信用卡消費、轉發帖文、關注指定帳號,又或者玩遊戲集齊卡片、在指定時間搖一搖手機等,都有機會收到大紅包。有網民甚至會製作各大平台的「搶紅包攻略」,分享心得。
中央電視台年度盛事春晚,自2015年起,亦跟這些網上平台合作,增設線上派紅包環節,吸引年輕「低頭族」收看。
繼微信和支付寶後,今年「接棒」的百度,豪擲歷來最高的九億元人民幣電子紅包,在五小時節目時段分階段發放。下載百度和相關應用程式後,只要留意春晚主持人的互動密碼,就有機會「利是逗來」。
九億元的「豪賭」,換來多贏局面。觀眾安坐家中邊看直播,邊按手機就有錢收,固然高興。
央視亦成為大贏家,透過電視和社交媒體等,觀看春晚的觀眾總數達到破紀錄的11.7億。連同春晚派紅包活動,百度應用程式在春節期間累計互動量達到208億次,跟百度合作的企業品牌曝光率亦大增。
電子紅包每次發放金額不多,積少成多下,卻容易衍生腐敗。中紀委數年前,已將微信紅包列入「反四風」查處範圍,呼籲幹部不要隨便接收線上紅包,以免瓜田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