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相隔7年,再有日本首相正式訪華,中日關係是否會如安倍晉三所言重回正軌、步入新階段?
安倍是次訪華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當年以國務院副總理身分出訪日本的鄧小平,公開為釣魚島問題定調。30多年後,中日關係卻因同一問題陷入低谷。
2012年,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觸發內地大規模反日浪潮,兩國船艦對峙的場景一再上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倍2013年參拜靖國神社,翌年他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於APEC峰會碰頭。尷尬一幕,記憶猶新,兩國如今得以破冰無非是利益使然。
美國策動貿易戰「處處點火」,中國固然是重點狙擊對象,即使是其傳統盟友日本同樣不能幸免。安倍的「高爾夫球外交」未能為日本贏得豁免輸美鋼鋁被徵重稅,一場關稅戰成為兩國再次走近的契機。
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每年雙邊貿易額高達3000億美元,受貿易戰影響,中日尋求進一步擴大投資合作,據報雙方有意共同承接泰國高鐵項目,加強經貿交流,除了有助促進兩國經濟增長,對中國而言更不可多得的是日本過往應對貿易戰的經驗。
報道稱,中國政商界人士曾向日本財金界請教,他們於80年代就龐大對美貿易順差與華府「交手」的心得,冀借鏡經驗,應對美國。
安倍這次中國之行可以預期成果在望,惟既有機遇,亦有風險。分析指中國向日本釋出善意,另一重盤算無非是離間日美同盟,日本亦明瞭這一點,對是否參與中國牽頭的「一帶一路」項目存有保留。
再者兩國領土爭議未息,不少日本民眾仍視中國於東海的軍事擴張為國家安全威脅。
安倍能否於中美之間取得平衡,對華「政經分離」策略又是否奏效,會是其餘下任期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