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疫後香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不過失業率維卻持低水平3%,算是「全民就業」。失業率是反映經濟狀況的指標之一,現時失業率與經濟狀況為何有落差?生意不理想,請人又困難,不少老闆叫苦連天,如何面對兩難局面?
旺角西洋菜南街,這裡附近總有一間空舖,但不少商舖也貼出招聘啟事,究竟市道算好嗎?
一街之隔的彌敦道,這間酒樓外也貼了招聘啟事,請副部長、雜務、吸地各一人,不過原來空缺不只那麼少。
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欠缺四、五十人,廚房、點心、燒味,差不多每個部門都缺人,連洗廁所都不夠人。」
酒樓由1979年開業至今近半個世紀,副總經理蘇萬誠說,未曾如此缺人手。自從去年年初通關後,酒樓只恢復八成生意,生意未如理想,但又人手不足。蘇萬誠說,要不要請人、如何才能聘請人手,成為兩大難題。
蘇萬誠:「當然兩難,招聘又怕生意不足,所以我只請九成人,不能請十足。」
根據統計處數字,去年本港失業率由年初的3.1%,逐步回落至年中的2.8%,下半年又微升至2.9%,而今年年初,失業率再微升至3%,上月公布的數字維持3.0%,算「全民就業」。
一般而言,失業率是反映經濟狀況的指標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快,對勞動力需求增加,失業率就會下降。不過,經濟學者李兆波指,香港現時勞工短缺並非因為經濟好,而是因為勞動人口流失,導致人力供應減少。
中大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研究學人李兆波:「我們的就業人口未回到疫情前、社會事件前的水平,那時候(2018年)大約有三百九十多萬人,現時約三百八十萬,香港的勞動力減少了。」
對比2018年,去年15-39歲群組的勞動人口減少二十五萬,40-59歲的群組減少四萬六千人,但60歲以上工作人口就增加超過十二萬人,整體減少超過十七萬人。
研究人口政策的學者葉兆輝指,香港勞動人口老化,但不少行業,如零售、飲食業等都需要較年輕的僱員,導致「有工沒人做、有人沒工做」,錯配問題嚴重。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中層工作群在近數年受移民影響大,替補的人在經驗上未必及原來的中層工作群,造成一點真空狀態。整個勞動人口不斷老化,我們跟其他國家比拼時,我們或許會較差。」
當經濟不景遇上低失業率,老闆如何面對經營困難和人手短缺雙重夾擊?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