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運輸署的數字顯示,去年有近3000宗涉及行人的交通意外,三分一是60歲以上長者,《新聞極客》發現,長者過馬路的安全意識低,部分地區的行人過路設施亦增加他們遇上意外風險。
土瓜灣落山道沿路是街市,街坊拉着購物車,拿着一袋二袋走出馬路,老人家撐着柺杖走過對面,附近有行人過路設施,但使用的人不多。
有司機指,老人家反應較慢,險象環生。
深水埗多長者聚居,福華街電腦廣場外,街頭街尾都有紅綠燈,但他們都是選擇在馬路中間橫過,甚至將馬路當成行人路,車輛經過都要減速或響號。
運輸署指,去年有近3000宗涉及行人的交通意外,60歲以上長者佔三分一,而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的行人有逾六成都是長者。
不過並非所有意外都與行人違法過馬路有關,荃灣荃富街這個路口一百米範圍都沒有行人過路處,居民在車與車之間穿插,甚至人車爭路,抱着小朋友的家長、行動不便的長者過馬路就更危險。
交諮會承認早年規劃部分道路時未有預計人口大幅增加,低估了過路設施的需求,而自去年起,即使警方加強打擊違法過馬路,交通意外數字亦未見明顯下跌,交諮會會同政府部門及區議會商討改善各區的過路設施。
政府正研究在感應器上增設拍卡功能,讓長者透過拍智能卡延長綠燈時間,令他們有更多時間過馬路,預計一年後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