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蔡英文:「只要蔡英文在,只要我們執政團隊在,這個非核減煤,走向非核家園,會是我們持續的目標。我們一定會達成目標,那麼台灣也不會缺電。」
台灣經濟部前年亦聲稱,考慮了台商回流、半導體工廠投資、電動車發展等因素,電力備轉容量率能維持在一成,盤點至2030年,供電都是穩定。但台灣今年五月就發生兩次大停電,揭露電力失衡的問題。
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上台執政後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太陽能和水力發電,希望在2025年的電力配比佔總發電量的兩成,取代原本的核能發電。不過進度追不上預期,去年的一成目標只是達成一半多點的5.6%。
綠色能源的最大缺點是要看天吃飯,供應不穩定,但原來它是台電備轉容量率的主力,這樣做供電如同走鋼線,只要任何一個機組故障,停電幾乎是唯一的結果。
另外,為配合天然氣發電佔總量五成的目標,台灣西半部一共要興建五個天然氣接收站,供應給附近的電廠使用,但台灣完全依賴外國進口天然氣,儲存量只是夠七至十日使用,一旦外圍海域被封鎖,就會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另外,今年八月保護藻礁公投一旦通過,在桃園大潭興建的第三個天然氣接收站就要搬走。政府在沒有其他替代選址方案下,必定會拖慢增加天然氣發電的佔比。
電力失衡亦反映在用戶層面,最近兩次分區停電都是C、D區的一般用戶遭殃,就算每年會輪換其他區,工業大戶都不受影響。
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一般是廿四小時不停運作,用電量非常驚人。而製程愈先進的工廠,耗電量會倍增,例如5納米晶片廠就比28納米工廠用電多1.1倍。估計到了2030年,台積電每年的用電量相當於八個台北市。公司有購買一定數量的綠色能源,但相對它的用電量是杯水車薪。
另外,台電是政府企業,電費一直保持偏低,平均每度電約是0.74港元,但香港則要1.218港元,用戶沒節省用電的誘因,現時低電費政策等如是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工業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