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維基百科剛過了二十歲生日,經過多年發展,這個網絡百科全書,已成為普羅大眾不可或缺,獲取各種知識的工具。
維基百科在2001年,由美國人威爾士和桑格共同創立,讓用戶編輯內容、分享學識,也標榜沒廣告和完全免費,網站依靠捐款營運。時至今日,網站已收錄316種語言,合共逾5500萬篇條目,每個月吸引17億人,合共瀏覽220億次,在全球最多人瀏覽網站中排名第13。
以往因為任何人皆可修改內容,權威性受質疑,現在則被科網巨頭奉為「中立仲裁者」,Facebook和YouTube都引用它的資料,來標籤陰謀論訊息和提供新聞來源。Google搜尋引擎以至蘋果公司和亞馬遜的智能助手,亦是靠它解答用家的問題。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連世衛也跟維基合作遏止「訊息流行病」,即是快速傳播誤導性,或捏造的新聞、圖像或影片,聯手提供可靠的公共衞生資訊。近年各大社交平台,時常被批評充斥假新聞和陰謀論,維基百科反而愈來愈受到認可,到底是如何做到?
為確保資料準確、平台不被濫用,網站針對重大或敏感議題,設有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以有關新冠疫情的頁面為例,條目受到「半保護」,即是不容許隱藏IP位址的人修改內容。
至於去年牽動全球的美國總統選舉,相關條目的保護級別則更高,只有註冊了最少三十天,和編輯過維基百科條目五百次以上的帳戶,才能直接修改內容。網站標明特朗普的頁面受保護,是由於在編輯上出現爭議;而限制修改拜登的條目,就是為防有人故意破壞。
雖然維基多年來致力提高可靠度,但始終不可能保證百分百準確無誤,所以網站一直鼓勵用戶,使用時要多加留神,自己判斷內容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