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隨着容貌辨識技術越趨成熟,很多交易和程序都變得簡單,望一望鏡頭就可以解鎖、付款。部分地方現在更可以憑容貌取代護照過關,「無證時代」帶來方便但亦暗藏危機。
現時的容貌辨識技術,簡單來說,主要是將人的面部劃分出幾萬點甚至幾十萬點,透過記錄每一點的超細微特徵用作辨識身分。換言之,點數越多就越準確,有專家指容貌辨識比指紋更精密。
基於保安和效率等理由,很多國家的機場和出入境設施都陸續用上容貌辨識技術讓旅客自助過關,香港亦有類似的「離境易」服務。
近年大推人工智能的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新大樓亦利用到容貌辨識技術,讓旅客可以一條龍式自助辦理報到、寄行李、入境和登機手續,當局聲稱將來出入機場甚或不用出示護照。
但令人關注的是,樟宜機場最新公布的另一套測試中的容貌辨識系統,聲稱是用作搜尋遲到或走失的旅客,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在機場多處裝上攝影機。
實際上,不僅機場,新加坡當局計劃在全國超過11萬條燈柱上都裝上監察攝影機,部分加設容貌辨識功能,稱作為人群管理和支援反恐運作。當局強調並非為了監控,但很難不令人懷疑。
同樣有意擴大容貌辨識系統使用的美國,有專家批評在機場等地方廣泛使用這類技術,收集無數人的生物認證資料是非常危險,撇除私隱問題,數據之大容易招致不當使用。
而科技就算再成熟亦難免出錯,有研究就指出,這類技術識別黑人時會有較高誤差,會加劇種族爭議,還有最令人擔心的是,政府可能進行秘密監控。
講到監控,中國應該是全球監控網絡最大規模的。據報全國有多達1.7億個監察閉路電視,不少連接着容貌辨識平台。有內地科技公司指,部分系統可以在三秒內比對18億個面容。
今個月初,江西一個被通緝的男人到南昌看張學友演唱會期間,在六萬名觀眾人海中被警方發現並拘捕,就是靠入口數部連接容貌辨識系統的攝影機。
有人會認為如果光明正大不用怕監控,亦有人就認為當大家習以為常接受「監控都並非一回事」時,才是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