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兩韓領袖一握、一笑「泯恩仇」。
《板門店宣言》以達致朝鮮半島無核化為目標,能否成功,關鍵可能在於美國多於北韓。
北韓聲稱願意放棄發展核武並非今日的事,早在1994年,北韓就跟美國達成《核框架協議》。但協議在2002年,隨着美國的喬治布殊突然將北韓列為「邪惡軸心」,並施以制裁而告吹。
在中國協助斡旋下,北韓核問題六方會談翌年開展,幾經波折,達成過三份共同聲明或文件,北韓亦在2008年炸毀寧邊核反應堆的冷卻塔。外界一度以為「無核化」見到曙光,但北韓在2009年宣布退出會談,並重啟核計劃兼進行核試,問題出在哪方面?
平壤政府指美國刻意留難,即使北韓開始「去核化」,美國都不履行補償承諾,兼加以制裁。
華府就指北韓索求「利益」的同時,仍繼續暗中發展核武技術,並非真心「棄核」。
如今,金正恩擺出一副似是認真棄核的決心,美國又會否相信呢?
撇除「互不信任」這一環,談判最大死結可能在於朝美雙方對所謂「無核化」定義上的分歧。美國要的是北韓徹底廢除核武器計劃,北韓就認為,無核化是指整個朝鮮半島平壤沒有核武的話,南韓和駐韓美軍都不應該有,試問美國怎會讓步?事事就範亦不是北韓作風。
單是無核化的定義,就足以成為美朝峰會或日後談判的成敗關鍵。還有棄核的交換條件亦動輒成為絆腳石。
雖然金正恩未談判就先宣布停止核試,以表誠意,但談到棄核,很難想像金正恩會無條件全面放棄得來不易的核力量,而特朗普已一再表明要先棄核、再談後續。
有分析指,技術上跟美國未真正停戰的北韓一直都想跟美國談判,以棄核換取兩國關係正常化,獲得美國的安全保證,兼解除經濟封鎖。
更有說法指,「半島無核化」是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日成的遺訓。若金正恩真的想實現祖父遺訓,分析認為其手法顯得高明。
困擾談判的問題兜兜轉轉其實沒大變過,但今次不同的是,對內,穩操軍政大權,對外,一場和平政治秀都令金正恩賺得本錢,亦減低自己成為「第二個卡達菲」的機會。
分析認為,兩韓峰會後,「特金會談」的挑戰高了,至少美國加強制裁或軍事選項的門檻都提高了,能否締造歷史,要看特朗普的本領,以及金正恩還會耍出甚麼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