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沙漠化問題困擾全球,大城市亦不能置身事外。經過多年研究,「治沙」工程再有新希望,要將沙漠變成綠洲可能不再是漫長工程。
挪威有科學家研發出專利技術,將泥土的納米粒子混合水分,組成一種名為「液體納米黏土」的物質。
只要將這種物質鋪於沙上,再注入水,就可在短短七個小時內做到「點沙成土」,形成一層有半米深、適合種植的土壤,過往要將沙土變成肥沃土壤至少要花上7至15年。
鬆散的沙土實際並非不能種植,但因為很難留住水分,種植要用到很大量的水。納米黏土可改變沙粒的物理屬性,變得吸水,種植的用水量可減半,收成亦更豐富,改造一次可持續5年。
納米黏土另一優點是沒有化學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但缺點是昂貴,鋪設一公頃範圍要1800至9500美元,非一般農民可負擔。
類似的技術中國亦有 ,重慶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早前成功研製出一種從植物提取的纖維黏合劑,混入沙中再加水,透過改變沙的力學特徵,同樣可以短時間內,將沙變成具有儲存水分和養分能力的土壤,同時能滋生微生物。
研究團隊前年開始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分階段做試驗,半年內將80公頃沙地變成農地,至今成功將逾1600公頃的沙漠改造成「綠洲」,種出各樣農作物,成本亦較低,每公頃由數千至萬多元人民幣。
這種「沙變土」技術在內地一度引起科學界爭議,有專家認為沙漠不是缺土,而是缺水,有水自然可種出植物,根本不是甚麼新奇技術。
亦有治沙專家認為技術未必適用於大規模改造天然沙漠,但對於固沙或改造人為的沙漠化地區都可以發揮作用。
比起大自然的沙漠,人為造成的沙漠化問題更需要正視。
由於人類追求城市化建設、過量砍伐樹林、開墾土地,加上氣候暖化、乾旱加劇,每年有約12萬平方公里土地因此變為沙漠,面積相當於四十多個香港。
聯合國估算,如果情況沒改善,到2045年全球會有1.35億人因為沙漠化問題失去家園和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