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基因編輯技術再有突破,美國和南韓科學家首度於胚胎中修復一種遺傳心臟病的病變基因,研究成果長遠有助防治遺傳病,但亦同時引發道德爭議,擔心出現「設計嬰兒」。
年青田徑運動員猝死往往是由肥厚型心肌症引致,即是心肌肥厚導致心室通道狹窄甚至阻塞,是一種遺傳性心臟病,約五百人就有一人患上此病,多數無明顯病徵。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是患者,高達五成機會遺傳給下一代。如果在胚胎形成時修補有問題基因,是否可防範於未然?
這不是天荒夜譚,美國和南韓的科學家已做得到。他們將健康的卵子和帶有導致肥厚型心肌症病變基因的精子結合,同一時間注入基因剪輯技術,移除病變基因,結果胚胎能夠自我修復。由卵子「複製」健康的基因實驗中58個胚胎,有42個能夠「治癒」,成功率達七成二。
科學家發現,在受精前進行基因剪輯才能「治癒」所有細胞,避免「鑲嵌現象」,即同一個體的細胞有不同的遺傳組合,實驗亦沒有出現因剪輯技術不夠精準而產生基因變異。
今次是美國首次成功「編緝」人類胚胎的基因,研究成果在科學期刊《自然》刊登。人工修補基因對防治傳遺病是一大突破,同時引發道德爭議,因為此舉會為代代相傳的生殖細胞系帶來改變。外界並且擔心基因剪輯技術發展下去,會出現度身訂造的「設計嬰兒」。
由私人贊助的研究團隊表示,實驗用的胚胎成長五日後已被銷毀,強調無意將胚胎植入人體繼續發育。而實驗利用的基因剪輯技術CRISPR,原理類似一個分子的剪刀,移除、修補或替代特定的基因,就好像用電腦時的「剪下及貼上」功能,長遠有望防止及醫治遺傳病或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