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人工智能幾乎無處不在,從網上購物、預訂航班、理解語言、甚至診斷疾病,人工智能都發揮着作用,幫助人類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人工智能技術仍有完善空間,但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顯示,人工智能開發市場存在巨大的性別差異問題,後果將會很嚴重。
科學研究領域男多女少是不爭的事實,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女性在全球科學研究人員佔的比例不夠百分之30。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阿貝爾獎在2001年設立,直到今年才有女性奪得,是77歲的美國女數學家于倫貝克。
女性的參與率低,普遍被認為是由於她們更擅長語文,而男性就擅於數理邏輯。情形就好似早前英國威廉王子披露長子喬治王子喜愛芭蕾舞後,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取笑喬治王子一樣,根深柢固的觀念認為,跳芭蕾舞是女孩子的專長。
北京在上月舉行女性與數學教育和研究發展論壇,與會專家說,內地女性數學家的巨大潛力未被發掘出來,原因之一是中國傳統賦予女性的角色是照顧家庭。政策、立法、社會文化等,在看待女性時都戴有色眼鏡,部分女性到達學業某個程度時,會降低自我要求,自認為應回歸家庭。
這種性別定型在人工智能年代就關係着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評論指出,如果未來人類的工作將由人工智能取代,那就需要確保人工智能的計算結果惠及大部分人,但這個領域若持續由男性主導,他們的一些觀念或會滲透到應用程式中,女性的需要就會被漠視,甚至被認為無關緊要。
世界經濟論壇亦指,創造人工智能的人需要代表整個群體,如果在當中出現偏見,導致缺乏多樣性、無法反映整個人群,是一很嚴重的問題。
傳統的男女有別觀念或者是其中一個令女性對科學領域卻步的原因,但肯定的是不少研究都指出,男女數理表現有差異跟性別無關,偏見和自信才是主因,今年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得主李瑩英亦指,在數理成就上,個別差異比性別差別大。
既然女性在人工智能時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有學者認為,如果政府想增加女性參與理工科領域,應該針對強項為科學和數學,但未有選修這些科目的女生,了解她們的動機,再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