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首次進軍中國內地,在上海的門市首日開幕,吸引大量顧客,貨品幾乎被搶購一空。
過去亦曾有不少國際知名的外資零售商進軍內地,進駐初期亦聲勢浩大,但最後卻因為種種原因撤出,好像歐洲第一大零售商家樂福,高峰時期在中國曾有超過二百間分店,今年將中國業務八成股權,賣給內地大型零售商蘇寧易購。
英國馬莎百貨也早在2016年,關閉所有內地商舖。更早撤資的還有英國樂購,2013年被內地企業華潤萬家收購後,正式消失在中國市場。
與Costco同屬美國企業、世界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兩年間從內地9個城市撤出。美國梅西百貨也在去年停止營運中國官網,唯一的實體店早在4年前關閉。日本的高島屋,連年虧損今年被迫撤出。
對於多家外商均要敗走,綜合分析有數個主要原因。先是外資對內地消費模式不夠了解,有市場學專家指,內地人為了炫耀,不介意花很多錢買奢侈品,至於日常用品則要最平,不過外國零售商大多走中產路線,即是既不夠平,貨品又未高級至可以向人炫耀。
另一個外資失敗的原因,是將外國的營運模式照辦煮碗搬到中國,忽略中國市場的獨特性,例如內地租金較外國昂貴,每平方呎的利潤大大降低,但沃爾瑪堅持保留大型商店及低毛利模式,令公司較難賺錢,即使以低價促銷,價格亦難以與本土品牌競爭。
商品方面,未考慮亞洲人的特點,亦是一大敗筆。例如馬莎百貨的服裝,未有按照亞洲人身材入貨,自然不能俘虜消費者的心。
近年內地流行新零售模式,主張網上購物、自助購物等,但大部分外資未有相關配套,迎合內地消費模式。
不過,亦有零售商並非因為經營問題而要撤退,例如南韓的樂天,受到中國批評南韓部署薩德導彈影響,樂天被民眾及合作夥伴抵制,去年已經出售所有中國業務。
回說Costco,有獨特的營運模式,例如實行會員制,加上低毛利率及低存貨策略,令售價較一般外資零售商低,或者有機會迎合到內地民眾,成為少數有得留低的外資零售商,仍然需要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