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無論乘車還是買東西,用八達通簡單「嘟一嘟」就可以快捷完成交易,而它使用的技術,就是無線射頻識別,RFID。
RFID透過無線訊號識辨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不需要與特定目標建立任何物理上的接觸。不過,其實它並不是一項新穎的技術。
這項技術早已在1919年出現,它的創作雛型是來自一個樂器。前蘇聯發明家塞里明在1919年,發明了全球首個同名的電子樂器「塞里明」,在沒有任何弦線的情況下進行演奏。
樂器有一個垂直金屬桿和一個環狀的水平金屬圈,左手的高低是負責控制水平金屬圈來改變音量,右手的快慢則控制垂直金屬桿來改變音高。
不過,這項無線技術最終被用作政治用途。1938年,塞里明被關進蘇聯監獄集中營後,設計了一個被後人名為「金唇」的竊聽裝置。到了1945年的8月4日,前蘇聯領袖斯大林為求竊聽美國的情報,便派一群蘇聯少年先鋒隊送上一個內置「金唇」的木製美國國徽,予美國大使哈里曼。他曾對這份禮物進行反竊聽檢測,但當中沒有電線亦沒有電池,所以他放下戒心將其掛在自己辦公室的牆上。
事實上,「金唇」的運作原理就好像我們兒時玩過的傳聲筒一樣,它只需要一個麥克風和一條天線,經蘇聯在美國大使館發射的無線電波,隨着「金唇」接收到的聲音頻率,來讓蘇聯電波接收器接收訊息。蘇聯就是這樣成功在他辦公室裏,竊聽有關美國的情報達八年。
時至今日,RFID技術由過往只是用作軍事識別或竊聽的用途,演變成可以追蹤物體、標籤識別、訊息採集等的作用,現時它主要由讀卡器及電子標籤組成,而電子標籤就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
被動式的標籤是不需要用電,就好像我們新智能身份證一樣,它們是經讀卡器產生的電磁波,讓卡中的電路產生電源,然後標籤中的晶片會經無線電波,傳送資料到讀卡器中。
而主動式的標籤就需要內置電池,但讀取的距離可達100米或以上,就好像最近推出的智慧燈柱,當它感應到視障人士的智能手杖後,就會透過他們的手機顯示其位置。這項RFID技術在不需要電池、晶片價格低廉和體積細小的優勢下,成為發展香港作智慧城市的重要技術之一。
不過,由於這項技術可能會在未經他人的許可下讀取其個人資訊,所以在發展智慧城市的過程中,看來還需要面對私隱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