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由水泥、砂石與水混合而成,俗稱石屎的混凝土,是城市發展的「好夥伴」。它的用途廣泛,建成的樓宇耐用穩固,能承受風吹雨打,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
大城市成為一個又一個「石屎森林」,但繁華背後,人類可能要付出代價。
石屎被指是全球暖化一大元兇,主要原材料水泥生產過程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估計全球8%的二氧化碳皆出自水泥工業,是繼煤、石油及天然氣以外最大的溫室氣體源頭。
如果視水泥工業是一個國家來計算的話,一年產生的溫室氣體足足有28億噸,僅次於中、美兩國。混和水泥所用的水同樣不容忽視,約佔全球工業用水量十分一。
有智庫組織估計,伴隨着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持續城市化,將令水泥產量由每年40億噸增至50億噸。而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水泥產量和消耗量約佔全球60%,單是三峽大壩工程,水泥用量就達到1600萬噸。
微軟創辦人蓋茨曾比較中、美水泥的消耗量,發現結果很驚人,中國單是三年用的水泥已較美國一百年用量多得多。不只是中國本身,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更將水泥行業帶往沿線國家,在哈薩克建公路、非洲建水壩,巴西建鐵路等均少不了石屎。
就如同二戰戰後的日本用平價建材重建家園,加上舉辦東京奧運及大阪世博,石屎廣泛應用於基建上,創造大量職位。直至1980年代末,日本仍然維持着雙位數的經濟增長。
全球多國在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承諾減低碳排放,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兩度以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水泥行業的碳排放量在2030年至少要減少16%,情況刻不容緩,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去年已促請有關方面重新檢視水泥的生產方式,研究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並考慮用交叉層壓木材之類石屎以外的建材取代。
目前各國和行業正想方設法應對,除了有國家開徵環保稅,業界亦在研究減排方案,包括從生產方程式着手去找出傳統水泥的替代品,能減少碳排放的「綠色水泥」,甚至是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負碳水泥」,均可能是水泥未來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