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中國選院士需看投票人

【新聞智庫】中國選院士需看投票人

【now新聞台】屠呦呦得到諾貝爾醫學獎,實現中國人得醫學獎零的突破,相信無人敢質疑她的學術成就和地位,但原來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三無科學家」。所說的「三無」,是指她沒有博士學位、未曾放洋留學、更沒有兩院院士銜頭。

院士是由國家設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榮譽,一般是終身制。這個制度最早出現在十七世紀的法國,中國的第一批院士在1948年產生。1997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同步進行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每次名額不超過六十名。

根據內地標準,只要是在科學技術領域有系統、具創造性的成就,或有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有同等職銜的學者和專家,都符合院士資格。

但挑選過程要「過五關,斬六將」,先要得其他院士或國內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或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推薦,再經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評審和投票,取得三分二以上贊成票後,最後依所得票數、按學部名額順次序選出院士。

屠呦呦曾多次獲提名,但都名落孫山。

有人質疑為何中國最好的科學家在中國未能得到最高的科學榮譽,連官媒人民日報都有評論文章質疑為何屠呦呦會落選院士。

原來中國有不少如屠呦呦般,具國際認可及對科學有重大貢獻,但仍落選院士的人;文章還點名指出某些因學術造假屢遭檢舉和質疑的人,其院士寶座卻穩如泰山,當中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有學者一語道破,是因為院士制度有漏洞,已非單純的學術競爭。院士雖然是選出來的,但投票人的準則,不是純粹單憑科學成就而論,箇中還牽涉人際關係、運作能力、實際好處等各種因素。說穿了,院士制度是一個利益制度,院士身分除了是一份榮譽,還代表可以得到更多研究基金,以至決定權、人事權等特權。這便解釋了為何有些人千方百計要成為院士,又為何有些人不擇手段都要阻止其他人成為院士。

人民日報的文章,當中有一段話發人深省:「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敢講真話、貢獻卓著的落選院士;涉嫌造假、擅長公關、有權有錢的卻順利當選、風光無限。兩相比照,向社會傳遞了怎樣的訊號,給公眾造成了怎樣的印象?」

某些人認為沒有博士學歷代表學術成就有限,甚至不配做大學副校長。假如依照這個邏輯,屠呦呦是否不配得諾貝爾獎?

到底是諾貝爾獎評審做錯了決定,抑或是某些人自身水平不足呢?

恐怕當下要檢討的不只是內地的院士制度吧?

  1. 更多
  1. 搭載三千旅客郵輪「名人極致號」抵港 的士站大排長龍
    搭載三千旅客郵輪「名人極致號」抵港 的士站大排長龍
    1小時前
  2. 【世味天下】日本島根縣松江市舉辦「切腹比賽」備受爭議被迫叫停
    【世味天下】日本島根縣松江市舉辦「切腹比賽」備受爭議被迫叫停
    38分鐘前
  3. 【世味天下】紐約重推塞車費 預計明年一月實施
    【世味天下】紐約重推塞車費 預計明年一月實施
    39分鐘前
  4. 消委會發現只有約7成食肆接受外賣食客自備餐盒
    消委會發現只有約7成食肆接受外賣食客自備餐盒
    46分鐘前
  5. 港鐵一朝兩故障 機場快綫東涌綫及將軍澳綫一度需額外行車時間
    港鐵一朝兩故障 機場快綫東涌綫及將軍澳綫一度需額外行車時間
    55分鐘前
  6. 啟德郵輪碼頭的士站排長龍 文體旅局︰天氣欠佳交通情況緊張 已立即加強交通服務
    啟德郵輪碼頭的士站排長龍 文體旅局︰天氣欠佳交通情況緊張 已立即加強交通服務
    58分鐘前
  7. 【11‧21登場】港交所夥恒指公司推「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
    【11‧21登場】港交所夥恒指公司推「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
    1小時前
  8. 【藍籌業績】石藥首3季少賺逾15%
    【藍籌業績】石藥首3季少賺逾15%
    1小時前
  9. 【跌幅收窄】內地70城新樓樓價跌5.9%
    【跌幅收窄】內地70城新樓樓價跌5.9%
    1小時前
  10. 【符預期】日本第3季GDP按季年率增長放緩至0.9%
    【符預期】日本第3季GDP按季年率增長放緩至0.9%
    1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