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預製菜近期引起不少關注及討論,有網民在多間餐廳發現預製麵包及米飯,擔心食物安全風險。有業界人士指出,預製菜在本港食肆已經存在多年,是大勢所趨;現時香港並沒有針對監管預製菜的法例,是否有需要立法?有內地食肆主動標明哪些是預製菜,做法是否值得參考?
把豬肉與冬菇碎拌勻,搓好後油炸,放進蒸爐蒸煮,加入鮑汁後,真空密封,紅燒鮑汁獅子頭預製菜包便完成。
這間在牛頭角的預製菜工場,製作二十款港式小菜及湯品的菜包,供應予香港大約150間食肆。負責人方力民表示,預製菜可以節省成本,市場有需求。
預製菜食品批發公司董事方力民:「有些人在牛雜粉麵店是想吃梅菜扣肉飯,它採用我們的菜包,可以擴闊菜單的選項,不需要聘請多幾位廚師,可能只聘請多一、兩名店員,放入蒸爐蒸熱,一個月大約節省三至五萬元(工資)。」
上月內地有網紅在微博發文,指一間西北菜連鎖餐廳「幾乎全是預製菜,還那麼貴」,引起坊間熱烈討論。而預製菜的蹤影亦在香港出現,有網民在不同的餐廳發現預製蛋炒飯、菠蘿包等食物,預製菜的普遍和安全備受關注。
香港現時沒有針對預製菜的指引或條例,政府指無論是否預製菜,都要符合《食物安全條例》。
立法會議員黃俊碩上月底在立法會提出質詢,擔心有來歷不明的預製菜供應予香港的食肆,認為要加強監管預製菜。
立法會議員黃俊碩:「對於外地進口這些預制菜,它的產地來源、如何儲存?沒有一個明確監管,擔心預製菜(生產)過程加入大量防腐劑,從食物安全角度看,這個未必容易被市民接受。」
這間主打賣新鮮走地雞的內地連鎖餐廳,菜單上有三種顏色,紅色代表全預製,即場加熱;黃色是半預製或中央廚房製作;而綠色代表現場即煮。
這種標示模式去年四月開始在這個集團超過一千五百間分店推行,管理層認為,主動標明哪個是預製菜,是讓消費者有選擇權。
內地連鎖餐廳分店店長張先珍:「我們是尊重消費者,我們標示出來,讓他們可以選擇。我們也想讓大家知道,吃的每道菜是怎樣煮製。」
究竟政府有沒有需要訂立條例規管預製菜,而食肆又是否需要標明有沒有使用預製菜,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