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批評,工作暑熱警告效果未如人意、執行繁複、引起混亂。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多名議員要求檢討建基於暑熱警告的停工指引。勞工處指,正與天文台商討微調,計劃暑假後全面檢討。
勞工處工作暑熱警告建議部分工種在特定情況下停工。警告推行近兩個月,但多次在短時間內反覆發出及取消,例如上月曾經兩次在四小時內,三度發出警告,當中取消後再發出,最短只是相差十分鐘。
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在報章撰文,指現時暑熱警告是基於暑熱指數發出,但它開發時只考慮對大眾的影響,沒評估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人士的暑熱風險。又指暑熱指數以僅僅十分鐘平均值決定是否發出,批評警告「彈出彈入」,引起混亂,建議使用國際認可的「濕球黑球溫度」,以一小時平均值作參考,並整合酷熱天氣警告及暑熱警告,減少不協調。
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多名議員要求檢討建基於暑熱警告的停工指引。
立法會議員(勞工界)周小松:「有些特定工作地點,例如機場停機坪的工友,連續幾日有工友測試停機坪的溫度,在沒有發出任何警告的情況下,都連續幾日測出40度以上的高溫,這個正正反映問題,我們的暑熱警告反映不到個別工作地點的熱壓力情況。」
勞工處副處長馮浩賢:「我們正與天文台商討有哪些地方可以作一些微調,你說全面檢討,我們在暑假完結後會留意總體有甚麼情況,如何可以做得較好,令到這個制度未來可以更順暢,方便大家使用,不過我們現在暫時看到各行各業開始理解多些、適應多些。」
勞工處強調,指引只是概括參考作用,鼓勵僱主因應自身工作環境採取更適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