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批評工作暑熱警告效果未如人意、執行繁複,亦引起混亂。
岑智明在報章撰文指,現時暑熱警告是基於暑熱指數發出,但它開發時只是考慮暑熱對大眾的影響,沒有針對勞動人士,根本沒有評估長時間戶外工作人士的暑熱風險,認為警告應採用「濕球黑球溫度」,它獲多國應用以評估戶外活動暑熱壓力,更有科學基礎及公信力。
現時用暑熱指數觸發警告的門檻高於「濕球黑球溫度」,他又指,以暑熱指數僅僅十分鐘平均值決定是否發出警告,令警告「彈出彈入」,引起混亂,建議使用「濕球黑球溫度」一小時平均值,並把酷熱天氣警告及暑熱警告整合,減少不協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