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孩子出生,學爬學走到牙牙學語,不論是家中、學校和旅遊生活片段,不少父母也喜歡拿起手機拍照、拍片,並上載到社交平台與人分享,近年家長們更流行為子女開設社交帳戶,公開他們的成長點滴;父母這種「放閃」行為,子女是否喜歡或同意?他們的私隱有否受到侵犯?
三十三歲的林芊妤Coffee,是一位瑜伽導師兼網紅,也是一名四歲小朋友彥彥的媽媽。平時無論和兒子聊天、吃東西或玩耍,Coffee也習慣拿著手機,隨時記錄這些生活片段。
Coffee:「我會記錄一些很有趣的時刻,因為小朋友很快長大,他和一、兩年前相比,已經有很大差別,可能以前樣子很可愛,活像蕃薯,但現在他最可愛的是性格,經常辯駁,或有些很甜蜜的行為,我希望記下這些時刻。」
Coffee在彥彥數個月大的時候為他開設公開社交帳戶,分享他的成長點滴,直至兒子兩歲,她和丈夫考慮到兒子的私隱,決定停止更新該帳戶,不過在她的個人社交帳戶中,仍然不時看到彥彥的蹤影。
Coffee:「我沒有把所有事情呈現在大家面前,我只是把一些很有趣的時刻上載,那是無傷大雅的事情,記錄我們的時刻,今天我帶兒子上學,和他一起吃麵包,是一些很無聊的事情,沒有任何私隱可言。」
外國有人把「Share」分享和「Parent」父母這兩個英文字組合成「Sharenting」,去形容父母在網絡分享子女生活的行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前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西方發達國家超過八成的兒童,兩歲前已在網上留下數碼足跡。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主席陳晴:「大家也知道隨著社交媒體發展,很多家長希望在網上分享他們的育兒經驗,小朋友怎樣快樂成長,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但他們有時未必想到這些東西公開,留下數碼足跡之後,(有機會)被一些不好的人利用,因為這種犯罪是很多。」
私隱專員公署指,任何年齡人士的出生日期、所穿校服、所住屋苑等相片或影片被放上網,也有機會被侵犯私隱,即使當事人是未成年的人士,個人身份亦有機會被盜用,或被用作起底的工具,當事人可以從民事訴訟,追討賠償。
助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法律、環球事務及研究)蕭頴思:「如果未成年人的個人資料被其他人上載或分享,而上載和分享是不符合未成年人的利益,甚至對他們的利益有害的話,可能已經違反了《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有關收集和使用個人資料的規定。」
家長在網上「放閃」,無論在歐美以至亞洲國家也日趨普遍。生活點滴被父母在網上公開,子女有何看法和感受?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