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傳出要改名和改為隸屬文化部,引起爭議。
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經歷多番搬遷、改組、易名。來到台北,由行政院直接管轄,具部會級地位,編制約500人,院長由行政院長提請總統任命。
博物院是台灣著名景點,遊客來到都想看看翠玉白菜、肉形石、富春山居圖等等著名藏品。今年因為新冠疫情,博物院門票收入隨遊客大減。
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審議明年博物院預算案時,焦點卻落在傳聞。行政院有意將博物院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並改為隸屬文化部,意味由二級機關降格至三級。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一直沒有談這個改名的問題。」
文化部長李永得:「故宮是專業治理,行政層級並不是主要的因素,我們研究過全世界前十大博物館,其實都是由文化部統籌,甚至像中國的故宮,它還不是政府單位,它是政府的國營事業。」
反對改組的人擔心降級會影響博物院聲譽,導致人才流失,甚至有國民黨立委質疑,改組完全是政治考量,為了「去中國化」。文化部長李永得則說,故宮博物院存在的形式,過去才是政治考量,現在回歸專業討論。
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認為,博物館隸屬文化部門之下,能做到「臂距原則」,意指在文化行政工作中,政府透過中立機構來推動政策,避免直接插手。
世界知名博物館的架構又是如何?往年接待千萬人次遊客的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受法國文化及通訊部監管,近年運作越趨自主,政府撥款相應減少,只負責薪酬等營運開支,館方如欲收購藏品、裝修等,需要從門票收入、外借展品,以及私人捐獻等方法自行集資。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是非政府部門公共機構,由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部撥款資助,一個25人理事會負責管理,成員大部分由首相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