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本港近年推動電動車發展,包括提供免首次登記稅優惠,數年間電動車數目倍增,但充電的配套卻追不上,商用電動車試驗計劃亦面臨失敗。
章師父是首批少數參加電動的士試驗計劃的司機。這日,章師父與記者由灣仔出發,車充了一半電,先去上環,再經西環前往薄扶林。想再去遠一點到南區,但電量跌已至差不多一成,南區又沒有適合的充電站,最後我們折返灣仔。章師父表示,只因這個私人停車場可以免他們停車場費。
為環保出力,但錢賺少了。商會表示,兩年的計劃最後剩下數個司機繼續。即使有新一輪試驗計劃,相信難以說服司機再試。
的士碰壁,其他的商用車發展又怎樣呢?
政府在201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以1億8千萬購買36架電動巴士。新巴城巴獲批購買的10架,當中5架由比亞迪生產的全部已落地,但不足兩星期,車門故障要停駛檢查,不久又發現車輪螺絲鬆脫要再修。至於九巴的18架全部未落地,最快數個月內首兩架才試行。
兩屆政府均表示要推動電動車,但政府電動車並無大幅增加,一直維持在二百多部左右。局長中,只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用全電動車。
明星效應下,反而電動私家車比2012年增加超過10倍。至去年底,有超過3800輛。
飛機師Ricky近年轉駕電動車。跟「搵食車」不同,往返九龍的家與機場一星期才需要充一次電,但平日都要靠車主自行開發的Apps幫忙找充電位。不過,除了可能遇到停車場爆滿外,即使能進去亦不代表有位充,唯有在通道充電。
要減少麻煩,Ricky曾要求屋苑讓他在自己的車位安裝充電設施,但不成功。
根據環保署資料,本港現時有大約1200多個由中電、港燈及車商等提供的充電器,而且以慢充居多,即指要充十多個小時才滿電,部分充電器亦局限了特定的車款才可使用。不過,環保署便認為夠用。
政府表示,是否繼續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亦要細心考慮。
至於為何不能在路邊例如是咪錶位加裝充電設施呢?環保署解釋,因為本港地下已有很多電線,要再研究技術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