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天津濱海區化學品倉庫三個月前發生大爆炸,附近一帶的街道和民居部分已經陸續解封。《新聞極客》發現部分已解封的地區含有高濃度山埃,有學者擔心對附近民眾構成風險,可能令人慢性中毒。
天津大爆炸官方公布,至少165人遇難,約700人受傷,逾萬戶受影響。災後三個月,本台重返天津濱海區。原本的物流樞紐地帶,變形的窗花、荒蕪的大廈、塵土飛揚的工地,磚塊、石灰、建材成為天津港街道的一部分。
涉事的瑞海危險品倉庫對開路段仍然封閉,但數百米外的範圍很多地方基本上已可以自由出入。已解封的街道上,有政府人員穿著全套保護衣物在爛地內作復修,多台泵車出動抽走大範圍的積水。
本台記者在區內四個地點抽取四個水和泥土樣本,交予本港化驗室化驗,結果在距離爆炸地點約六百米一塊棄置在路邊的廢鐵上和旁邊的灰土中,驗出高達380個ppm高濃度山埃;另一個地點屋苑萬科海港城對出一個水塘的淤泥,驗出山埃含量亦達48個ppm,水塘的水亦有1.5個ppm山埃。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估計,水塘是當局善後時排放的污水積存而成。
四個樣本中,三個的讀數都遠超內地環境標準,根據環保部門規定,地表水環境的山埃含量標準為低於0.2ppm,排放的污水不得超過1ppm,農田灌溉水要低於0.5ppm,至於固體廢棄物則不可以浸釋出超過一個5ppm的山埃。
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教授林漢華了解情況後,認為存在極大隱憂。他指山埃溶於水,爆炸後數個月,現場仍然找到這麼高濃度的山埃,擔心已經污染了地下水。
他又指,即使民眾知道環境仍然存有山埃,盡量不去接觸泥土、水和灰塵,但當山埃遇上酸性液體,就會釋放出有毒氣體氰氫酸,附近的民眾有機會吸入。
在距離本台記者找到山埃的地點兩公里以外,當局已陸續解封民居,民眾陸續搬回去,有居民在公寓窗外掛上「要求賠償」的字句 。當地居民最關心,始終是生活環境會否仍有殘留的毒性化學物。
當局正積極進行災後修復工程,這裡原本是一幅爛地,現在重新鋪上草坪,旁邊亦移植了樹木。市政府決定在事故核心區興建生態公園,打造生態綠色走廊,佔地18公頃,周邊將來會有學校和商業區等配套設施,預計明年7月落成,但當局一直無全面公開災區環境監測的數據。
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副經理程茜批評,當地政府急著重新建設濱海新區,只是粉飾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