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本台的專題報道《新聞極客》發現,有本港公司懷疑專為網店製造虛假買賣,以推高網站的交易量提高聲譽,吸引顧客。這些打手公司在網絡世界很普遍,警方指製造虛假交易可能已觸犯欺詐和不誠實取用電腦的罪名。
這間時裝網店聲稱有過萬的人氣,而這一間賣手機配件的又稱每月銷量過萬,孰是孰非,難以辨別。
我們在網上搜尋,簡單就找到標榜幫人催谷銷量的打手公司。例如其中一網站,由宣傳至包裝,明碼實價,逐項收費,服務還包括淘寶站網上增加銷售額,每宗交易四元。本台曾嘗試聯絡該公司的職員,他直稱只開不同帳戶做假數。
有關現時一般網上交易運作,當網店負責人將物品出售,若有人選購並完成交易後,交易紀錄將顯示在網店上,買家亦可以給予評價,而完成交易量愈多,網店的聲譽愈好,自然亦吸引更多生意。
又例如一間打手公司聲稱地址在廣州,和我們接觸的職員電郵卻寫辦公室在荃灣。當本台人員到相關地址找他,發現有出入。我們再嘗試約網頁負責人見面,他稱只是自己買回自己的貨物,刷單推高銷量。事後本台表露記者的身分,他即改口表示不會做打手。
警方指,進行虛假的買賣有可能違反欺詐罪,及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罪。但警方未有破獲類似假買賣的分類統計,不過單是科技罪案的數字就由2012年的3015宗,大幅增加到去年的6778宗。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這類製造假買賣行為,提供服務的和光顧的都可能要負刑責。
現時,幾個大型網購平台,例如淘寶,EBAY和YAHOO等,對核實網上交易的宗數鬆緊不一,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承認對消費者無甚保障,而他們亦考慮制定指引就網上推廣的行為,讓業內人士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