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極客】個別局長頻外訪 審批制度惹質疑

【新聞極客】個別局長頻外訪 審批制度惹質疑

【Now新聞台】今屆政府任期即將結束,《新聞極客》查看政府新聞稿,在換屆前最後三個月,個別局長仍有多次外訪。有前官員質疑外訪的必要性,認為負責審批的政務司司長需要解釋,立法會亦應積極監察。

距離政府換屆不足一個月,政策局長仍不時外出公幹。

翻查政府新聞稿,任期最後三個月即四月一日至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外訪次數最多,各有六次,即每兩星期就有一次外訪。

蘇錦樑出席過兩次部長級會議、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出席貿發局舉辦的論壇等。而吳克儉出席過國際教育論壇,跟進一帶一路獎學金推廣,亦有到內地就大學教育交流。

一帶一路重要的國家都有數十個,如談及處理獎學金的事宜是否一定要由局長處理?

翻查資料,吳克儉五月時到倫敦出席國際教育論壇,由英國文化協會舉辦。來自其他國家的講者大部分是大學或教育機構的領導層或學者,局長或部長佔少數。而吳克儉過去數年都沒有出席這個論壇。

這次行程有甚麼成果以及為甚麼會出席?教育局回覆提到,出席國際教育論壇或研討會能就教育政策進行交流,展示香港教育成就,鞏固教育樞紐的角色。

未計及最後三個月,吳克儉任內外出公幹超過50次,論壇、研討會佔8次、考察交流有關的有19次。除了到內地,還到過美加、澳洲、芬蘭、德國、瑞士、韓國等地。其次是教育合作項目,如一帶一路獎學金、姊妹學校等,外訪開支超過三百萬。

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指,官員外訪有機制,特別是考察性質的行程更要小心監察。當公眾有質疑,負責批准行程的政務司司長有責任解釋,釋除公眾疑慮。

本台查詢過審批機制是怎樣、是否獨立審批每次行程、如何判斷外訪是否必要及急切。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只回覆,局長的外訪申請按一貫程序審批,包括考慮外訪目的、推廣特區政府政策成效等。

葉劉淑儀亦曾擔任問責局長,她說國際會議或論壇等邀請多不勝數,局長公務繁重,毋須動輒親自出席。

查看立法會會議紀錄,吳克儉在任期尾聲這六次外訪令他缺席三次大會,其間有四條口頭質詢,要由副局長署任出席及回答。

根據內委會議程,六月最少還有一次有關教育局的口頭質詢,未知吳克儉會否出席。而同樣於三個月內外訪六次的蘇錦樑則未有因外訪缺席口頭質詢。

立法會議員過往會透過大會質詢或財委會索取官員外訪詳情,多數圍繞外訪地點、目的、開支。葉劉淑儀指,若果新班子有不尋常的外訪情況會提出更多質詢,進一步會要求政策局提交外訪考察報告。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