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好遊〉將會在地圖消失 石硤尾大坑西邨

〈好遊〉將會在地圖消失 石硤尾大坑西邨

【A&M Diary】香港市區地少人多,加上唔少建築物嘅樓齡超過50年,除咗翻新,重建係另一個選擇。以前太細個,無呢啲概念,唔識用眼睛同相機記住清拆前嘅畫面,好似九龍寨城、啟德機場、利東街等,依家只可以透過當年嘅新聞報導,去回憶一啲薄弱嘅回憶。喺2020年11月嘅施政報告入面,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將會同市區重建局合作,重建大坑西邨,就趁重建前,用眼睛記低將會喺地圖上消失嘅地方。

提提你
1. 作為旅客嘅我哋記住要保持寧靜,唔好影響當地人嘅生活呀!

大坑西邨
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市民住喺公共屋邨,而首個公共屋邨就係1952年落成嘅上李屋邨。近年落成嘅公共屋邨,雖然生活環境同配套都大大提升,但住客多數為新移民,引發唔少社會問題,亦缺少咗公屋嘅人情味。

至於大坑西邨係因應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當時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喺1961年將被燒毁嘅「光民村」改建而成,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俾低收入人士。以「興強順利,康樂安泰」為各座樓宇命名,即1965年入伙嘅民興樓、民強樓、民順樓、民利樓、民康樓、民樂樓、民安樓同1981年入伙嘅民泰樓。大坑西邨嘅樓齡已經超過55年,由於屋邨老化,所以將會開始重建,趁推土機動工前,不如用眼同心去感受舊公屋情懷。

希望我哋嘅相片能夠為歷史出一分力!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