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汽車產業是德國經濟的核心,但福士、戴姆勒等車廠近期都相繼宣布暫停生產或減產,這個情況亦見於美國和日本,主要的原因是全球車用晶片爆短缺荒。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造成車用晶片嚴重短缺的其中一個原因,在去年初爆發第一波疫情後多國實施嚴格的封鎖措施,汽車銷量出現斷崖式的下跌,促使汽車供應商削減晶片訂單,但隨著封鎖措施放寬,去年最後三個月的汽車需求急速反彈,措手不及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緊急向半導體製造商追加訂單,但要趕上需求的變化最少要六個月。
大眾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翰曾向《德國商報》表示,去年12月因為晶片問題,集團在中國的產量減少了5萬輛。
與此同時,在疫情下多了人留在家,在家工作、網上上課都大大推高了電子產品的需求,例如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個人電腦的出貨量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一成以上,加上新款游戲機和智能手機,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要跟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爭晶片。
事實上,車用晶片對大多數半導體製造商而言,吸引力不大,德國電子產業協會的數字顯示,半導體行業只有十分之一利潤是來自汽車客戶,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為例,來自汽車客戶的營收不足百分之5,蘋果的iPhone 12才是財源,所以廠商大力生產用於消費電子產品的晶片,車用晶片就買少見少。
除了產業格局,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亦被認為是造成晶片荒的原因,其中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禁運黑名單,車廠要改找其他半導體廠商合作,但這些廠商根本應付不來,令車用晶片缺貨問題惡化。
有報道指多間晶片製造商近期將車用晶片的價格上調一至兩成,有研究機構預計,全球今年會因為晶片短缺而減少生產450萬輛車,相當於全球汽車年產量近百分之5。
有智庫亦估計車用晶片短缺,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將持續半年、甚至三個季度,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希望美國新政府向亞洲半導體製造商施壓,將原本供應消費電子產品產能轉做車用晶片。
據報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國政府,都向台灣當局要求台灣的晶片商增加車用晶片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