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南韓中東呼吸綜合症疫情持續擴大,暴露南韓醫療體制千瘡百孔。
首名患者從中東回國後,感不適,曾多次出入診所和醫院。他當初只透露曾到巴林,被評定為非高危地區。有關方面拒絕為他進行檢測,錯過黃金治療時間。有護士承認不知何謂中東呼吸綜合症,亦不知道要對曾到中東病人提高警惕,反映前線醫護人員對疾病的認知嚴重不足。即使確診後,防疫部門亦沒有即時通報出入境部門,導致與患者曾有緊密接觸的人;患者亦能過境香港,再往中國。南韓當局事後承認,部門間消極配合,官僚積習難改,受盡千夫所指。
南韓方面堅持疾病不是高度傳染病。醫院內的防疫措施不足,病人入院後,不但可隨處走動,更被安排與其他病人同房,令疫情擴散。初期的患者均是同一間醫院的病人及前往探病的病人家屬。
當地學者認為,南韓醫院的護士數目相對少,由親人照顧病患者在當地是慣常做法,變相提高親屬與病患者接觸的機會,增加感染風險。
當局以不想引起大眾誤解和恐慌為由,拒絕公開病人和涉事醫院名單,卻造成更大混亂。民眾不斷猜度令謠言滿天飛。有評論認為官員低估互聯網的影響力,以為家醜不出外傳,怎料適得其反。民眾不滿政府敏感度不足、反應慢、處理手法欠透明。超過八成三受訪者認為當局有需要披露更多詳情。民眾亦認為應由具備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向公眾解說疫情,不滿官員未能釋除疑慮,有議員甚至直指國家是時候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目前南韓政府正面對經濟下滑壓力,有陰謀論認為,當局是以當年沙士為鑑,擔心經濟受損才會選擇性沉默。
2003年沙士肆虐,當年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長只達百分之七點九,較前一季的十點八大幅下跌。同期香港的零售和旅遊業步入寒冬,造成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
疫情爆發以來,南韓旅遊部門公布,短短一周內,已有三千多名中國和台灣旅客取消赴韓行程。專家擔心政府需採取進一步行動,如減息,以挽救經濟。
南韓政府在2009年開放醫療旅遊,容許醫院在外地宣傳,吸引外國人到南韓就診,開拓滾滾財源,數年間有多達一百萬外國人往南韓求診。當地醫療機構去年接收超過廿六萬名外國病人。其中最多是中國人,佔兩成九;其次是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當中有約三成,即大約七萬九千人到南韓進行內科治療;其餘一成四人是整容,另有一成三人是健康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