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南韓平昌冬季奧運會重啟南北韓的對話大門,外界關注能否更進一步甚至拉攏到美國與北韓對話。
會否成事?無人能夠肯定。但近日種種迹象顯示,似乎機會很微。其中一個引起傳媒關注的白宮舉動,是突然撤銷由韓裔美籍學者車維德,擔任美國駐南韓大使的提名。
車維德曾在前總統喬治布殊政府,出任國家安全委員亞洲事務主管,亦曾參予「六方會談」,立場一向強硬,被視為美國對北韓政策的「鷹派」人物。
但車維德日前公開撰文反對特朗普政府內部主張,以所謂「Bloody Nose」的先發制人方式攻擊北韓,以有限度的破壞警誡平壤政府,批評特朗普在玩俄羅斯輪盤,罔顧在日韓的美國人安危。
可能連白宮中人都沒想過,這位「鷹派」人物會有此言論。車維德的提名同日被撤銷,顯示特朗普無意放棄強硬對付北韓的念頭。
翌日,特朗普發表國情咨文,亦重點提及北韓威脅,強調正施加「最大壓力」化解。
美國的評論員留意到,特朗普的演說與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前,喬治布殊演說提出的理據說法相近,同樣質疑目標政權的合法性和可信性,強調政權對美國的威脅,以及解決問題的時間無多。
《紐約時報》月初報道,白宮已經要求國防部擬定軍事攻擊北韓的詳細計劃。很多人憂慮,北韓會否成為下一個伊拉克,亦有很多人相信美國攻擊北韓是無可避免,只是時間與方式的問題。
有沒有轉機?分析認為要看南韓總統文在寅。但文在寅表面上是促成兩韓緊張關係緩和的主導者,實際只是被視為北韓領袖金正恩盤算上的一個「被動者」。
文在寅有否能力阻止美國「先發制人」,或拉攏華府和平壤重返談判桌都令人懷疑。
為期十多日的平昌冬奧,以及隨後殘奧可以是一個契機,亦可能只是一個緩衝期。
這段期間,美日韓雖然暫停軍演,但美軍在日、韓基地繼續進駐兩棲攻擊艦和戰機。日本暗中演練撤僑方案,中國早在半年前亦在接壤北韓邊境增兵演習。
分析認為,平昌冬奧可能只是「暴風雨前夕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