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內地微信公眾號「新聞實驗室」日前發表文章,批評搜尋引擎百度逾一半的搜尋結果都指向自家產品,質素低劣,引起極大迴響,文章在短短十多個小時內點擊次數突破八十萬。
「新聞實驗室」由《南方周末》前記者方可成經營,近期亦有不少前記者利用於互聯網平台發布訊息的「自媒體」揭露社會問題,更被稱為「新聞遊俠」。
去年七月中,內地當局披露長春長生生物科技,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
事件過了數天,未有媒體主動發聲,於是《南方周末》前記者張育群於其微信公眾號「獸樓處」發表文章,揭露疫苗行業現狀。文章在社交網絡瘋傳,掀起輿論風暴,令疫苗問題引起關注。
由商業醫療網站「丁香園」經營的微信公眾號「丁香醫生」,亦在上個月揭露天津保健品公司權健集團的行銷「黑幕」。
負責撰文的前調查記者參與了權健銷售團隊的培訓,搜集證據,亦研究過權健傳銷紛爭的司法判決書。文章經網絡傳播後,引發各界關注,成功撼動這個保健業巨頭。
隨着內地言論空間收窄,傳統媒體的調查報道被視為已經「死亡」。
從事深度調查報道的記者不斷流失,至2017年只剩175人,部分記者轉型,改於互聯網平台發表文章,這些文章未必有採訪,嚴格來說,亦並非新聞令他們可以利用兩者的模糊空間繼續生存。
亦有人認為,除了前記者外,其他機構的從業人員或會利用自媒體的影響力,揭示社會問有望掀起「新聞遊俠」時代。
不過,內地當局去年11月起加強管制自媒體,依法處置近一萬個在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帳號,指它們傳播政治有害信息、制造謠言等,到上月底又再關閉11萬個違法帳號。
估計隨着新媒體在公共議題的話語權不斷擴張,今後將會繼續受到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