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把頂級文物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姪文稿》,借予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受到批評。
《祭姪文稿》是顏真卿悼念亡姪祭文的草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僅次於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
《祭姪文稿》源於一個悲壯故事,距今1200多年前安史之亂爆發,河北多個郡短時間內被攻陷,顏真卿及堂兄顏杲奮起對抗叛軍。顏杲卿及兒子顏季明鎮守的常山郡最終失守,兩人先後遇害,顏氏一門三十多口被殺。顏真卿其後尋回堂兄部分屍骸及姪子的頭顱,懷着悲憤心情,寫下《祭姪文稿》。
祭文全名為《祭姪贈贊善大夫季明文》,共23行,234字,塗抹字有30多個,墨色因行筆變化,反映顏真卿的情緒起伏。
最初敘述姪子生前狀況時文字平緩、筆墨較淡,到轉入正題後字形變大、筆畫變粗,尤其提到賊臣擁兵不救,令顏杲卿父子被殺,「父陷子死」這四字筆墨最重。之後寫到取回裝着顏季明頭骨的棺木,短短幾行,改了又改,最後一句「嗚呼哀哉,尚饗」,縱筆如草書,充分表現悲痛之情。
「字如其人」,顏真卿的氣節和真摯情感在《祭姪文稿》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篇祭文被評為「在世顏體第一」,是難得的唐代書法真迹。
今次連同另一著名書法作品懷素的《自敘帖》被借到日本展出逾一個月,由於《祭姪文稿》紙卷有逾千年歷史,外界憂慮運送到海外展出,或對如此珍貴的文物造成損耗。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規定,《祭姪文稿》每次展出不能逾42天,之後休息三年以上。上一次展出已經是2008年台北故宮舉行的晉唐書法展,海外展則是1997年於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