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香港樓價自沙士後升至2021年歷史高位,之後拾級而下,至今回落近三成。隨之而來的負資產宗數,今年首季就創廿二年新高,升至近四萬一千宗。現時負資產情況到底是風險可控,還是內藏暗湧?未來樓市又會如何發展?
三十二歲的Charlene,讀大學時已經炒股票。當時賺了數十萬,之後開始炒樓,高峰期身家過千萬,她先後於深圳和澳門,買入四個出租物業。四年前她以九百多萬元,在新界西買入八百多平方呎的自住單位。
不過後來她發覺自己「摸頂」入市,至今供款四年,她仍欠銀行七百多萬元,但單位的估價就跌至不足七百萬元,即已成為負資產。
她說最難過是去年收入大減,但償還五個單位的按揭供款,每月供款合共約六萬元,她要從積蓄中拿出三、四萬元還款。
Charlene:「那時候以為樓價會一直上升,想不到會下跌三、四成,去年上半年最壞的時候,銀行戶口只剩五、六千元。我又要交雜費,買樓要付差餉,又有水電煤費用,我三餐不繼,但我又不能在負資產情況下出售單位,因為要賠錢給銀行。那時候我天天都哭,不知如何是好。」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樓市經歷一段升浪。反映住宅物業價格走勢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由2003年七月的58.4,持續升至2021年九月最高的398.1,累計升近六倍。但後來出現轉角市,樓價拾級而下,至今年三月回落至284.2,創超過八年新低,比高位下跌近29%;隨之而來的,是負資產宗數回升,繼去年第三季突破四萬宗後,今年第一季創二十二年新高,升至近四萬一千宗。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雖然現時樓價跌,租金卻上升。他認為住宅負資產的衝擊相對較小。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香港的失業率很低,工資仍有增長,市民負擔樓價的能力沒有減弱,反而提升。租金能夠上升,代表市民供樓能力也上升。只不過前景不太明朗,寧願避開風險暫時不買。銀行現時不覺得負資產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本港去年的破產呈請超過九千宗,創九年新高。去年新增超過五百個銀主盤,亦創十五年新高。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就擔心,現時負資產情況有潛在隱憂。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住宅樓市已經是香港問題最小部分,最大部分其實在於商業物業,可見的將來暫時未看到出路,亦不知怎樣解決。這樣對經濟影響很大,如果你公司有一天裁員,或者你公司倒閉,失業會影響你的(住宅)供款。不要說我們今天完全沒事,並非如此。」
負資產再現,到底是風險可控,還是內藏暗湧?樓市之後又會如何發展?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