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消委會測試30款臘腸,發現逾八成屬於高糖,全部樣本屬於高鈉,接近全部樣本是高脂肪,部分臘腸樣本有「瘦」字出現在產品描述,但全部都屬於高脂。
踏入秋冬季,不少人愛吃臘味煲仔飯,臘腸是常見食材。
消委會測試市面30款臘腸,發現逾八成屬於高糖,全部樣本屬於高鈉,比食安中心訂明的高鈉指標分別高出1倍至近2.3倍,當中最高鈉的臘腸樣本,每日食用2條,就已超出全日攝取上限。
除了1款外,其餘都屬於高脂,當中有1款預先包裝及7款非預先包裝樣本,有「瘦」字出現在產品描述,但全部都屬於高脂。
有1款有「加瘦」字眼的樣本,總脂肪含量更達到每100克近36克,比沒有聲稱「瘦」的臘腸更高脂。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今次我們都看到聲稱是瘦的臘腸,在品質監控要做得好,不要像今次一樣,聲稱是瘦,但脂肪含量都不低。還有一款聲稱很瘦,但脂肪含量都頗高,真的不符合消費者的期望,所以在這方面,不同的生產商或零售商都絕對需要留意。」
消委會在6款非預先包裝樣本檢出禁用染色料,令臘腸顏色更紅潤,長期食用有機會致癌,有2款預先包裝樣本亦含有塑化劑。
消委會指,臘腸一般食用風險不大,但建議消費者最好參考營養標籤,揀選脂肪含量較低的臘腸就最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