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過去一年,兩所大型博物館相繼開幕,香港瀰漫著一股「博物館熱潮」。除了公營博物館,香港私人營辦的博物館也為數不少。有人形容,「香港或者是全世界建立私營博物館最困難的地方」,為何仍然有人決定開辦?要取得政府和其他組織支持又有甚麼困難?
前香港電車文化館館長李俊龍:「電車有超過一百年歷史,我覺得很應該有一所博物館,展示一些它以前的歷史。」
八十後李俊龍是「電車迷」,九年前他曾經在山頂開設一所以電車為主題的私營博物館「電車文化館」,展示香港電車的歷史和發展點滴,但最終博物館因為商場翻新、不獲續約而結業。
去年李俊龍在中環一個活化建築裡延續他的「電車館」夢,不過規模就縮小了很多。他說因為香港租金高昂,要在香港營辦私營博物館,難度非常高。
李俊龍:「其實在香港做很多事都很被動,而且資源也很缺乏,現在不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形式,但是我可以做到的就是這樣,我的能力就是這樣。」
立法會於前年曾經就香港私營博物館的支援進行研究,當時估計全港有超過三十五間私營博物館,但是至今都沒有一套標準和機制作出支援。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指,營辦私營博物館的團體可以向不同的文化、藝術項目或活動的資助計劃提交申請,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的做法既不積極、也不透明。
立法會議員(選委會)馬逢國:「例如甚麼條件、甚麼狀態才可以得到資助?有沒有正式的渠道呢?政府決定是否批核,又是根據甚麼來決定?這些都不是很公開很透明。」
雖然政府沒有一套整全的私營博物館政策,但部分私營博物館獲批政府場地支援。這間位於中上環的博物館以香港新聞發展為主題,一群資深傳媒人於2011年申請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把這幢有六十九年歷史的舊街市改建成「香港新聞博覽館」。
香港新聞博覽館董事會副主席陳淑薇:「希望這個地方彰顯香港作為一個現代國際城市,言論、資訊、新聞採訪自由是很重要,也要多元化,不可以只有單一的聲音。」
博覽館現時只需要支付每年一元的象徵式租金,不過場館的營運開支則需要自負盈虧,燈油火蠟和定期更新展品等每年八百萬元的營運費,令館方相當頭疼。
陳淑薇:「我們把捐款省著用,要省著用,長遠來說,我們怎樣營運也有憂慮。」
有人形容「香港或者是全世界建立私營博物館最困難的地方」,為何仍然有人決定開辦?要取得政府和其他組織支持又有甚麼困難?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