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你用,他又用,北京禁止餐飲業使用即棄塑膠飲管一個多月,在飲品店集中地三里屯,幾乎每間店都繼續放置膠飲管任人取用。
「(你們還在用膠飲管存貨?)對,紙質(飲管)還沒有來,那個吸管後期會換掉。(你們甚麼時候訂的?)年前吧,因為公司那邊發貨,之前疫情的話也不太好發,還是在等公司那邊調貨。」
部分市民不知道措施已生效。
「有聽說,因為星巴克已經開始在用(紙飲管)了,但具體從甚麼時候開始,或者說國家嚴令禁止從甚麼時候開始,這個沒有說。」
另外,針對超市、商場等零售業,亦禁用不可分解膠袋,但小商家一樣「懶理」。
「有沒有你那款膠袋啊?」
「我想要一個手提的膠袋。」
「不用錢,對吧?」
「謝謝。」
至於一些連鎖超市就較守規則,提供可降解膠袋,又列明不同大小的袋,每個收多少錢。
要分辨膠袋可否分解,可以看成分標籤。若有這兩個像J字的「人仔」,就代表膠袋由聚乳酸等製成,可被生物降解,相反寫著「02」這款就不行。
除了靠看,可分解的膠袋摸起來都薄些,拿起來亦不會像傳統膠袋般發出較大的聲響。
有學者認為,現時環保配套要跟上政策有難度。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對於溫度,如果達不到55度以上,你的含水率相應的不能在50%左右,它就很難發生(降解),包括氧氣的含量,必須這些也要充分。你還需要去建配套的,收集、運輸這樣的一個系統。」
目前內地未有專門針對「限塑」的立法,法律依據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環保組織則認為,單靠自律不太可行,當局執法要更嚴厲。
自然之友垃圾減量項目主任孫敬華:「因為如果只是有這些法規,但監督力量不夠的話,就有可能跟2008年限塑令一樣,流於形式或只約束到大的企業。僅僅通過倡導的形式,就讓所有人能達到,道德很高、環保目標很高的標準去做到,我認為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