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彗星與太陽系起源

【新聞智庫】彗星與太陽系起源

【now新聞台】歐洲太空總署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在當地時間星期一被喚醒,結束兩年半的休眠,準備今年稍後,登上67P/楚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如果成功,不但是首次有探測器,在彗星表面著陸,更有助人類進一步了解地球,以至太陽系的起源。

彗星由岩石、塵埃、冰、氣體組成,圍繞太陽運行,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太陽輻射會使彗星內部物質揮發,形成一條尾巴,亦即是彗尾。由於彗尾內的灰塵是反射陽光,而彗星揮發出的高熱氣體亦發光,所以當彗星接近地球時,人類用天文望遠鏡,甚至是肉眼,使可以觀測彗星的縱影。

彗星的形成與太陽系的誕生息息相關,科學家推算,太陽是在46億年前誕生,圍繞著太陽的物質,有些形成了行星,像地球、火星等,但離太陽愈遠,太陽輻射的影響愈少,留下的是一堆冰凍的小星體。

它們體積和質量小,容易受其他行星的引力拉扯,移離原本軌道,當中部分成為彗星,由於彗星成分物質自太陽系誕生以來沒變過,所以有太陽系化石之稱,分析當中成分,就可以更了解太陽系及地球的身世。

好像地球最初形成時,表面溫度很高,地球所有水都會蒸發,但是地球出現水,有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大量彗星撞擊地球時,將水的成分帶到地球,令地球出現海洋。

科學家曾嘗試,在彗星釋放出來的灰塵中,找到蛋白質的最基本材料甘胺酸,證明生命原始物質,在太空並不罕見,並推測如果彗星撞落地球,可能為地球播下生命之種籽。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