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新聞智庫: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敘利亞政府宣布,啟動加入聯合國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令敘利亞危機出現曙光。這個舉動,究竟是想避免美國軍事打擊,還是真心放棄化武,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敘利亞願意簽署《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始終是一個好開始。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全寫是《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

1992年,日內瓦裁軍會議簽署公約草案,同年11月,獲聯合國大會通過,正式成為公約。

93年荷蘭海牙設立執行機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公約在97年正式生效,宗旨是盡早徹底銷毀全球的化學武器及相關設施。

截至今年六月,《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共有189個締約國,包括所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具規模的工業國家。

不過計算敘利亞在內,有七個聯合國成員未簽署確認公約,包括埃及、北韓、以色列等。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規定,要加入公約,加入書必須交存聯合國秘書長,並在交存日後第三十天生效。即是說,敘利亞最快十月初才正式成為締約國。

敘利亞要在之後一個月,提交有關化武的詳細清單和儲存地點等資料,以及銷毀計劃,而銷毀行動需要在兩年後開始進行,十年內完成,其間要定期匯報進展。

不過觀乎其他締約國,銷毀化武的進度很多時也未如理想,限期亦可押後。截至去年五月,全球超過七成的主要級別化武已被銷毀,但只有三個國家百分百完成任務。

而97年加入公約的美國和俄羅斯,至今分別銷毀了九成和五成七的化武,兩國都將死線延遲至2023年及2020年。

美國重申,敘利亞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不可取代銷毀化武,但要完全銷毀敘利亞的化武,被質疑是不可能的任務,除了要調查和核實化武的生產和儲存地點外,在山頭林立的敘利亞境內,運輸和銷毀化武亦非常困難。

有評論指,如果巴沙爾政府不合作,銷毀化武計劃可能演變成「貓捉老鼠」的遊戲。要怎樣避免這個情況,便要考美國以至聯合國的外交手腕和能耐。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