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指敘利亞政府軍發動化武襲擊,聲言巴沙爾政權一定要承擔後果,令人憂慮會否演變成另一場伊拉克戰爭。
當年爆發伊拉克戰爭之前和今次敘利亞的情況,兩者相似,揚言要動武的是華府,為動武造勢的是美國主流傳媒。
以美英為首的聯合部隊,聲稱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繞過聯合國,在03年3月20日向伊拉克開戰,美國傳媒亦不遺餘力地配合政府,將戰事宣傳為「為伊拉克人民帶來民主和自由的解放戰爭」。
當時《華爾街日報》曾在社論和文章中,大肆貶低聯合國武器調查團,《華盛頓郵報》更指調查團的成員是薩達姆俱樂部的老闆等等,主戰味道濃厚。
美國公正與新聞研究所,在當年1月30日至2月12日期間,統計出現在美國各大電視網的消息來源,發現七成六都是時任官員或前任官員,和反戰有關的消息來源,幾乎沒有。
而接受美國四大電視網訪問的393人中,只有三人和反戰有關,不足百分之一。戰爭的結果是聯軍根本找不到所謂的大殺傷力武器。
今次敘利亞的化武事件,美國各大傳媒報道的手法真的可以以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來形容。
華府一口咬定化武襲擊是政府軍所為,更指證據確鑿、不容抵賴,在華府公開這些證據,以及聯合國公布調查結果之前,美國傳媒已經急不及待為動武造勢。
《霍士新聞》以大字標題說:美國攻打敘利亞,不是可不可能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的網頁,就好像被國防部佔領一樣,版面看到兩艘軍艦,再配以「我們準備行動」的標題。
《紐約時報》一個專欄,甚至以即使不合法都要轟炸敘利亞為題。
至於敘利亞,就像被滅聲一樣,在美國主流傳媒聽不到他們的聲音,領導層更被描繪為瘋狂的惡魔,必須不惜代價將他們剷除。
十年前的伊拉克戰爭造成十多萬平民死亡,今日的敘利亞問題比伊拉克更複雜,動武帶來的後果可能更嚴重,甚至可能衝擊整個中東地區,向來以報道事實和不偏不倚自居的美國各大傳媒,實在應該汲取伊拉克戰爭報道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