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自從提出2050年把溫室氣體實際淨排放量降至零之後,日本政府一方面削減燃油車數目,一方面縮小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發電規模,冀能透過官民合作實現「脫碳」。
氫被形容為有力取代化石燃料的「理想燃料」,能應用於發電站和汽車等,有專家估計氫能穩佔能源世界一成以上的份額。
日本在氫相關技術海外專利申請數量方面位列全球第一,政府計劃2030年國內氫使用量達到1000萬噸規模。
由製造過程區分,氫可分成「灰氫」、「藍氫」和「綠氫」三種。其中「綠氫」是利用再生能源釋放的電力,分解水來製造,過程中不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屬於最環保的一種,但生產成本亦是最高,難以普及推廣。
日本石油經銷商ENEOS和千代田化工建設宣布,共同開發「綠色氫」,採用電解相關自主技術,使氫氣與甲苯結合能簡化生產過程,減低成本,目標是把氫的價格降至現時的三分之一。
在減排方面,歐美、日本和中國競爭達標。根據發改委公布的規劃預測,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50至2060年間會降為零,然而中國的市場比日本大,要達標的話難度就更高。
北京近年積極推動電動車普及,又提出針對鋰離子電池等供應鏈的戰略方案。現時全球光伏板市場正是由中國主導,預料中國未來至少六成電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其中光伏和風力發電都是「主力」,核能則將佔比約28%。
新冠疫情令全球經濟活動大減,變相「加速」了「去煤炭」的步伐。去年美國的煤炭發電量減少幅度達25%,一度被可再生能源超越;印度的煤炭發電廠的發電量亦減少了一成;奧地利、瑞典等歐洲國家更索性關閉煤炭火力發電站。
專家指,人類使用能源模式已出現結構性改變,預料可再生能源很快便可以迎來「出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