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環保議題近年成為全球熱話,節能減排、慳水慳電之外,原來只要減少買衫就能為地球帶來好處。
現代人購買力驚人,美國人購買的時裝是八十年代時的五倍,平均每人一年買68件新衫,預料到2030年全球民眾對時裝的需求會增加六成三,每年要購買的衫褲鞋襪高達1.02億噸,足足要兩個地球的資源才夠大家消耗。
人人鬥快「換裝」,令衣服不再局限於四季,業界「參考」名牌天橋示範,極速以低廉價格、大量「複製」銷售,平均一至兩星期換一次款,吸引大批顧客追捧。
廉價的速食時裝用料和品質自然較差,製衣業成為千夫所指,被批評是多個污染源頭。加上要維持低價就要大量生產,難免造成浪費。去年生產的一千億件成衣中就有兩成未能售出。
廉價品牌對形象的要求往往不特別嚴謹,員工受剝削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工時長、薪酬低,個案比比皆是,甚至衍生出血汗工廠,黑工、童工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嚴重。調查發現製衣業界中,只有不足2%的工人賺取的工資,足夠應付生活所需。華衣美服背後,受到榨壓的始終是低下層。
速食時裝即使賣出,亦會造成污染。調查發現超過二分一的衫褲,一年內就會被丟掉。以英國人為例,一件衫大約穿七次左右便會丟棄;中國人更誇張,同一件衫穿三次便會說再見。英國每年有30萬噸衫褲要送去垃圾崗,澳洲有225萬噸,美國更有1600萬噸。
早前有報道指,英國政府正研究向零售商徵收「速食時裝稅」。H&M和ZARA等品牌則在門市設置回收箱回收自家出品,循環再造,希望為地球出一分力。但並非所有物料都適合回收再造,澳洲的慈善組織去年要用1300萬美元,處理6萬噸沒人要的服飾。
目前有150個品牌承諾減少推出速食時裝,但要解決問題應該由根本做起,只要減少不必要購物,就能在慳錢之餘,為地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