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1991年,台灣以地區經濟體中華台北名義,加入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自1993年首屆領袖峰會起計,只有一年沒有派代表參加。
台北派出的與會代表並不限於經濟事務範疇,亦不一定是政界中人,反而是隨着兩岸和國際局勢適時「換人」上場,被視為兩岸關係的溫度計。
李登輝主政時代,多委派經建會主委或資政等擔任APEC領袖代表,蕭萬長和江丙坤都在此列。
1995年至97年,由時任總統府資政兼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擔任代表,辜振甫在場邊與大陸代表團互動,令兩岸議題受到高度關注。
千禧年代陳水扁上台,提出派前副總統李元簇出席上海舉行的會議,提升峰會代表等級,但遭大陸當局反對,最終台灣缺席2001年峰會是至今唯一一次。
兩岸關係冰封,陳水扁之後改派財經專業人士上陣,當中包括本屆代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歷年擔任代表次數最多的,要數五次獲委任的連戰。他在2008至2012年間代表出席APEC,曾任副總統的連戰是台灣與會以來層級最高的一位,「胡連會」的實現反映兩岸關係緩和。
接連戰棒任副總統的蕭萬長亦總計擔任了五次代表,其中兩次是出任經建會主委時被派往出席APEC。
蔡英文上台後,連續兩年委派總統府資政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任代表,由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跟北京關係惡劣。宋楚瑜即使在會上見到習近平亦只能簡單寒暄,實際成果非常有限。
不過,亦有分析認為宋楚瑜以政黨領袖身分代表與會,卻未有受到北京阻撓,本身已具政治意義。而他跟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見面互動,在國際交流層面也未至於「交白卷」。
眼下中美貿易加劇,兩岸關係陷於僵局,台北政府但求能順利參加APEC,避免在國際事務上被進一步邊緣化。
張忠謀作為企業領袖,在國際產業界地位崇高,在台灣亦有有廣泛代表性,最重要是他的平民身分能淡化政治爭議,或可證明此行非為求突破,只為打一張「安全牌」。